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ADME/Tox阐述淫羊藿炮制机理研究(续)
  • 项目名称:ADME/Tox阐述淫羊藿炮制机理研究(续)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0973944
  • 申请代码:H2805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贾晓斌
  • 负责人职称:研究员
  • 依托单位: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在前一国家自然基金研究中,阐明了淫羊藿所含黄酮苷的吸收代谢存在差异,次级糖苷的吸收大于多级糖苷的吸收(宝藿苷Ⅰ>淫羊藿苷>朝藿定A,B,C)。在炮制"炙"过程中加热可以使淫羊藿主要活性黄酮的含量发生变化,即炮制使淫羊藿产生了更多的易于吸收的生物活性黄酮(如淫羊藿苷、宝藿苷Ⅰ)。因此,拟进一步阐明炮制后易于吸收黄酮的增加可转变成血药浓度的增加而表现为生物利用度提高。本项目采用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初步揭示淫羊藿吸收进入体内的物质基础(黄酮类化合物原型及其代谢产物)、采用血药浓度法和药理效应法比较研究淫羊藿生品与炮制品的药动学差异,从而更系统深入的完善淫羊藿炮制机理的阐述。本课题研究假说进一步完善为炮制使淫羊藿产生了更多易于吸收的生物活性黄酮,提高了活性黄酮的生物利用度,从而增强了淫羊藿的疗效。

结论摘要:

本项目从药代动力学角度,采用血清药物化学法初步揭示淫羊藿吸收进入体内的物质基础(黄酮类化合物原型及其代谢产物),并采用血药浓度法结合药理效应法比较研究淫羊藿生品与炮制品的药动学差异,从而进一步完善淫羊藿的炮制机理。首次全面系统研究了淫羊藿中主要活性黄酮淫羊藿苷、宝藿苷Ⅰ、朝藿定A、B、C的体内代谢,阐明了其在大鼠血浆、胆汁、尿液、粪便中主要代谢产物及其代谢途径,揭示了淫羊藿主要黄酮成分在体内的变化规律。首次采用模式生物斑马鱼模型研究淫羊藿中四种主要活性黄酮淫羊藿苷、宝藿苷Ⅰ、朝藿定A、C的代谢,探索斑马鱼用于中药黄酮类成分在体代谢的可行性及合理性,为现有代谢研究提供一种成本低、化合物用量少、简单高效的新模型。研究比较了淫羊藿苷、宝藿苷Ⅰ黄酮单体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差异,宝藿苷Ⅰ的体内吸收优于淫羊藿苷,其生物利用度(AUC)、最大血药浓度(Cmax)显著提高,平均驻留时间(MRT)明显延长。研究比较了淫羊藿生品、加热品和油炙品中宝藿苷Ⅰ和总黄酮的药动学差异,三者的Cmax、AUC等药动学特征参数均具有统计学差异,油炙品>加热品>生品,即加热促进了淫羊藿的体内吸收,而辅料羊脂油的加入进一步提高了淫羊藿的生物利用度,从而增强了淫羊藿的疗效。从中药活性成分体内吸收代谢角度进一步阐述炙淫羊藿的炮制机理为炙淫羊藿炮制作用分为炮制过程“热”和炮制辅料“羊脂油”的作用两个关键环节。淫羊藿炮制后,“加热”使淫羊藿主要活性黄酮的含量发生变化,产生更多易于吸收的生物活性黄酮(如淫羊藿苷、宝藿苷Ⅰ),易于吸收的黄酮成分的增加可转化为血药浓度的增加进而表现为生物利用度的提高;同时炮制辅料“羊脂油”的加入能进一步提高淫羊藿黄酮的体内生物利用度,从而增强炙淫羊藿的疗效。本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与交流论文37篇,其中SCI 13篇、ISTP 3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3项,其中授权3项;获各项奖励5项,包括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组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1次、国内学术会议1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10人次,作大会分组报告2人次;培养博士生1名、硕士生6名,造就了一批中药炮制和中药吸收代谢研究领域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其研究成果应用并收载于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及2个1类、5类中药新药开发中,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经济效益。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35
  • 9
  • 0
  • 10
  • 0
期刊论文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0 会议论文 6 著作 3
期刊论文 32 会议论文 13 获奖 2
贾晓斌的项目
期刊论文 32 会议论文 13 获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