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快速城市化地区不透水表面格局演变及其水环境效应模拟-以深圳市为例
  • 项目名称:快速城市化地区不透水表面格局演变及其水环境效应模拟-以深圳市为例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41101170
  • 申请代码:D01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刘珍环
  • 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研究城市不透水表面扩张过程对水环境的长期影响,选择快速城市化地区- - 深圳市为研究区,以不透水表面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综合RS与GIS技术及水文水质学分析方法,从分析研究区的不透水表面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入手,通过分析不透水表面的空间格局与时间变化特征,建立水质退化与不透水表面变化之间的关联关系,系统探讨不透水表面对水质的影响机制,进而模拟不透水表面在年际尺度上的对城市水文水质变化的影响。该研究将有助于推动从景观格局视角建立城市地区的水文水质模拟,也可为城市规划和管理不透水表面的合理扩展与集聚提供科学依据。

结论摘要:

本研究旨在研究城市不透水表面扩张过程对水环境的长期影响,选择快速城市化地区——深圳市为研究区,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综合RS与GIS技术及水文水质学分析方法,从分析研究区的不透水表面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入手,通过分析不透水表面的空间格局与时间变化特征,建立水质退化与不透水表面变化之间的关联关系,系统探讨不透水表面对水质的影响机制,进而模拟不透水表面在年际尺度上的对城市水文水质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05年间,高盖度及极高盖度的不透水表面持续增加,中盖度及低盖度不透水表面先增加后减少,而自然地表及极低盖度的不透水表面则为先减少后恢复,反映了城市化进程对城市地表覆被的结构性影响。城市建设的迅速扩张,将林地、农田、水体及滩涂等自然地表快速地转变为不同功能的建设用地,主导着不透水表面等级分布的梯度性变化。(2)在深圳市,河流缓冲区宽度为100~—200 m时,景观变化对水质显著性影响最高(P<0.001)。缓冲区内,景观变化与耗氧、营养盐等类指标呈指数关系,具有显著性,是这类指标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同时,景观变化与有毒物质及重金属等类指标呈指数关系,具有显著性,但并非这类指标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影响水质退化的不透水表面比例阈值水平介于38.2%~—50%之间,最小阈值水平为38.2%,即当流域缓冲区内不透水表面百分比超过38.2%时,河流水质显著退化。(3) 不透水表面扩张导致2005 年日径流量比1990 年在小雨情景时增长了136. 2%,中雨时增长了83. 7%,大雨时增长了59. 5%,暴雨时增长了40. 8%; 导致2005 年比起1990 年,丰水年的年径流量增加了43. 35%,枯水年的年径流量增加了54. 85%。小雨情景中受不透水表面扩展的影响大于暴雨情景,枯水年受不透水表面扩展的影响大于丰水年。从空间分布上看,径流深大的地区不透水程度高,径流深值较大区域为城市核心区,需要注意防洪和排涝。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6
  • 4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20 著作 4
刘珍环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