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社会网络与团队创造力的多阶段循环演化机制研究
  • 项目名称:社会网络与团队创造力的多阶段循环演化机制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71072025
  • 申请代码:G0205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罗瑾琏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同济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团队创造力是研发团队价值贡献的源泉,持续提升研发团队创造力成为组织获取技术领先优势的关键。本项目以研发团队为调研对象,从社会网络的视角探索持续提升团队创造力的过程与机制,以丰富团队创造力的动态发展理论。项目研究拟通过构建"社会网络-知识共享-团队创造力"关系模型,进一步分解各要素并建立要素维度间的影响关系;运用IMOI(input-mediator-output-input)研究范式分析"社会网络-知识共享-团队创造力影响关系"的多阶段循环演化过程与特征;从过程干预角度,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探索有"团队自省"干预的主动调控循环与无"团队自省"干预的自发调整循环对"社会网络-知识共享-团队创造力"的动态演化过程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持续提升研发团队创造力提供理论依据和策略指引。

结论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团队创造力成为团队及组织获取技术领先优势的重要影响因素。创新领域研究认为,团队在研发项目实施过程中所结成的团队内部和外部社会网络对团队创造力产生的深刻影响。基于此,本研究以研发团队为调研对象,从社会网络的视角探索持续提升团队创造力的过程与机制,采用IMOI研究范式探究“社会网络-知识共享-团队创造力”的动态演化关系。具体研究内容和发现包括(1)团队创造力的理论分析与量表开发。(2)团队创造力的案例研究,通过四个企业案例研究,构建了团队创造力的触发机制、互动机制、平衡机制。(3)社会网络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关系研究,重点构建“社会网络-知识共享-团队创造力”关系模型,探究社会网络的何种特性更有利于团队知识共享进而影响团队创造力。该研究发现网络密度与团队创造力呈现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知识共享在网络密度与团队创造力关系间起到中介作用;团队知识共享在团队领导的内部社会网络连带与团队创造力关系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4)“社会网络-知识共享-团队创造力”的多阶段循环模型研究,重点分析该模型的动态演化规律与特征。研究发现社会网络与团队创造力关系呈现ASD(adaptation–selection -development)模式的动态演化规律。(5)多阶段循环模型的主动调控机制研究,主要探讨“团队自省”作为循环中介的团队主动调控作用;研究发现了团队自省是一种动态演进的团队行为过程, 采用IMOI范式来替代传统的I-P-O模型能够更好地剖析其对团队创造力的动态机制。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在于不同于以往多数集中在某一层次或视角的研究,采用团队创造关系视角、氛围视角和过程的复合视角,通过团队创造力的激发、互动和平衡三个机制框架,综合研究团队创造力多层面(个体、团队、组织)影响因素和影响过程,研究发现了有利于团队创造力提升的具体因素和影响情境。本课题的研究特点表现在真实案例剖析和多领域样本实证实现多重影响要素集成和理论创新。本课题的具体成果包括获省部级二等奖1项、出版专著3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3篇、会议论文10篇,培养博士研究生10名(其中已毕业6名),硕士生6名(其中已毕业4名)。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50
  • 8
  • 0
  • 2
  • 3
期刊论文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27 会议论文 11 著作 1
罗瑾琏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