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以研究反应的方向与限度、相图、热力学势稳定图、反应的机理及速率以及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颗粒料与基质的匹配等理论为中心,建立耐火材料设计的理论基础。理论研究贯穿在发展4个新工艺和1项新技术中,即低温、快速、连续生产氮化硅新工艺、金属过渡塑性相制备非氧化物复合材料新工艺、逆向烧结制备非氧化物复合材料新工艺、浇注料植被理论和近代数学与计算机辅助技术在耐火材料的应用等。理论与工艺的研究结合4个新耐火原料和3个新耐火制的开发进行。4个新耐火原料为超低成本的氮化硅、从煤矸石等大宗固体废弃物制备廉价的b-Sialon、莫来石(3Al2O3 2SiO2)和利用铝矾土制备镁阿隆(MgAlON)。3个新耐火制品为金属塑性相复合耐火材料、氮化硅-刚玉-金属系钢包供气元件和金属-Si3N4-MgO钢包渣线材料。
研究工作已经超计划完成了预定任务共提出了7项新理论(或工艺基础)及其工艺;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开发出18个耐火原料新制品和18个非氧化物-氧化物复合新型耐火材料;以及3项新技术1项。 7项新理论及其工艺为非氧化物耐火原料氮化合成理论基础;闪速燃烧氮化合成Si3N4的理论基础及工艺;过渡金属塑性相工艺生产非氧化物复合材料的理论基础;耐火材料中的金属塑性相理论;逆反应烧结工艺制备非氧化物复合耐火材料的理论依据;不定型耐火材料的工艺基础;碳质耐火材料胶态成型的技术基础等。 18个非氧化物耐火原料利用废弃物及天然矿物制备Sialon、MgAlON和O'-Sialon-SiC等各种氮化物和氮氧化物15个以及由闪速燃烧氮化制备氮化硅等3个产品。 18个非氧化物-氧化物为包括金属塑性相复合的非氧化物-氧化物陶瓷杯、透气砖、滑板、塞棒和浸入式防结瘤水口等。化学设计和计算机与有限元法在复合耐火材料领域应用的新技术3项。发表专著7本;论文116篇;参加会议文章26篇;专利34(授权8)项,奖励2项。国际交流合作国际会议9次35人;国际交流访问3次9人。毕业博士20,毕业硕士2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