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端粒酶的两个编码基因(hTERT和TERC)的表达调控与人类长寿密切相关。但之前对端粒酶两个编码基因的外显子及其与内含子的连接位置的SNPs与长寿人群的相关性研究,却未发现与长寿显著相关的变异位点。研究表明端粒酶编码基因的调控区变异位点可以调节端粒长度,而端粒长度的维持能力强是长寿人群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开展端粒酶基因调控区的遗传变异与长寿的相关性研究可能有助于揭示长寿的遗传机理。然而目前却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报道。在我们前一阶段的工作中发现了端粒酶基因调控区内与长寿相关的候选变异位点,但还需要扩大样本量加以验证。基于此,本项目在大量中国长寿人群和匹配年轻对照样本中对目前已经筛查到的遗传变异位点进行扫描分析,对具有相关性的变异位点和单倍型进行功能实验验证,从而充分了解端粒酶基因调控区与长寿之间的关系,以影响端粒酶活性的遗传因素这一切入点对长寿的遗传机理进行深入探讨。
端粒酶的两个编码基因(hTERT和TERC)的表达调控与人类长寿密切相关,开展端粒酶基因调控区的遗传变异与长寿的相关性研究有助于揭示长寿的遗传机理。本项目首先通过测序获得了hTERT基因和TERC基因调控区内的16个变异位点,然后在大量中国长寿人群和匹配年轻对照样本中进行扫描分析,从而筛查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变异位点。目前为止,并未发现具有显著差异的变异位点,但我们的结果仍然可以为端粒酶基因与长寿的相关性研究添加必要的数据和信息,其中一部分结果已经整理并发表。现举例说明对调控区变异位点实验分析的过程针对可以调节端粒酶活性的TERT基因调控区的一个串联重复长度多态MNS16A,我们收集了446个彼此没有亲缘关系的长寿老人(年龄≥90岁,平均年龄94.45±3.45岁),同时还收集了332个正常个体作为对照人群(年龄22-53岁,平均年龄35.0±12.0岁)。我们同时检测了长寿组和对照组的MNS16A长度多态,并将两组人群的MNS16A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的分布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长寿组和对照组之间,MNS16A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没有明显的差异,这说明了MNS16A的长度多态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可能对寿命长度没有明显的影响。在项目开展之初,为深入理解长寿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我们对海南周边地区的百岁老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百岁老人发生年龄相关性疾病的风险显著低于普通老年人群,表明百岁老人是研究健康衰老的一个理想模型。此外,对一些其它可能影响端粒长度的遗传因素,如线粒体基因组拷贝数,我们也进行了相应的拓展研究,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长寿老人之所以能规避老年性疾病侵扰,很可能是因为他们体细胞内拥有相对较高的线粒体DNA含量,使得线粒体的产能功能得以维护,从而最终到达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