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震之前的应力场变化与地震孕育和发生有着最直接的联系。为求解汶川地震前的应力方向集中情况,首先需要对地震进行精确定位。我们考虑观测震相到时误差、台站高程,并对地震深度进行约束,给出了地震位置及其误差的精确估计方法。采用模拟数据对算法的检验表明在观测数据误差不等时明显优于其他方法。将该算法应用于四川地区2001~2008年间的地震,得到的地震位置更加符合地震丛集性并集中于断裂带附近。然后采用2001年1月到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之前的P波初动符号求解了四川地区大量中小地震的综合震源机制,发现该时段的综合震源机制P、T轴方向以龙门山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和华蓥山断裂带为界。松潘-甘孜地块的应力方向有利于汶川地震孕育过程中的应力积累,鲜水河断裂南段及附近地区的震源力学机制呈现为走滑模式,华蓥山断裂南东段则呈现为逆冲模式。最后分时段计算了汶川地震前综合震源机制旋转到汶川地震震源机制的旋转角变化,发现采用不同作者和机构得到的汶川地震震源机制均可得到旋转角在震前1年达到最小值,低于旋转角的标准差。表明汶川地震之前应力方向趋于促使主震破裂方向的现象。
英文主题词Earthquake preparation process; Convergence of stress direction; Composite focal mechanism; The Wenchuan earthqu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