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分享的发展机制从目标意图的联合注意到资源分享行为的追踪研究
  • 项目名称:分享的发展机制从目标意图的联合注意到资源分享行为的追踪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0970907
  • 申请代码:C090105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苏彦捷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北京大学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在课题组已经初步完成的灵长类动物和儿童对目标和意图分享(即联合注意)以及资源分享行为的比较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纵向研究设计,追踪并结合横断比较研究的数据,系统考察儿童分享的发展及其机制。对120名18个月-30个月的儿童(男女各半)连续追踪3年,分别测查儿童联合注意的表现(对目标意图等心理状态分享的基础)、共情能力、观点采择、心理理论等社会认知能力和动机系统的发展以及资源分享等行为指标,同时每个时间点上收集这些个体的唾液样本。此外,整合分析中,可能需要特殊群体(如孤独症或特定区域脑损伤病人)联合注意和分享行为表现特点的补充数据,一方面探讨从意图和目标分享到资源分享发展过程中个体的动机和社会认知能力的可能作用及其心理机制,另一方面从神经生理角度试图解释分享发展及其种间差异和个体差异。希望研究结果一方面能够补充和丰富合作利他行为的发展理论,另一方面为相关的幼儿教育实践提供依据和指导。

结论摘要:

分享行为是灵长类动物和人类儿童重要的社会行为。灵长类动物和儿童不仅会对资源进行分享,在儿童中,还广泛存在着对心理状态的分享。由于对资源的分享和利他以及合作行为有紧密的联系,研究者分别在灵长类动物和儿童中对分享行为进行了丰富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横断和纵向追踪设计,分别测查儿童联合注意的表现(对目标意图等心理状态分享的基础)、共情能力、观点采择、心理理论等社会认知能力和动机系统的发展以及资源分享等行为指标,同时收集个体的唾液样本,系统考察了灵长类动物和儿童对目标、意图分享(即联合注意)以及资源分享行为的异同、特点及其与合作、指示性行为的关系;梳理了幼儿对互惠理解、分配公平性的理解和使用,幼儿的所有权意识、心理理论、观点采择等认知因素,幼儿的共情、关注他人收益、策略性考虑他人等动机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与个体分享行为的关系及其之间的影响;初步分析了分享行为神经生理和遗传基础,探讨了非人灵长类食物分享行为的功能及其机制以及儿童分享行为的认知机制与动机机制。研究结果表明2-4岁儿童相比川金丝猴表现出意图和资源的主动分享,分享水平和主动分享的人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主动联合注意(Initiative Joint Attention)能够预测个体的合作能力,而联合注意对幼儿理解指示性手势也存在影响。3-5岁的儿童对互惠、分配公平性、所有权转移的理解与其分享行为有密切的联系。儿童的心理理论可以预测儿童的分享行为,但儿童的分享行为可以由共情、公平、关注他人收益和策略性考虑他人等不同的动机来解释。初步的生理和遗传数据提示催产素受体基因、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COMT)和多巴胺水平与共情、心理理论的不同成分之间关系密切,这一证据有助于我们理解分享等亲社会行为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人指向的分享行为涉及自我利益的牺牲,这些对分享行为的系统研究为我们进一步探讨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和资源等使他人受益的亲社会行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思路,而谈论他人行为和谈论心理状态都可以显著提高儿童在分享任务中的表现,这些研究结果也为儿童早期发展和教育提供了数据基础,为儿童的教养实践提供了参考依据。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29
  • 7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5 会议论文 4 获奖 1 著作 1
苏彦捷的项目
期刊论文 12 会议论文 8 著作 1
期刊论文 3 会议论文 3 著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