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面向系统级封装的三维大跨度引线成形动力学过程研究
  • 项目名称:面向系统级封装的三维大跨度引线成形动力学过程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51175520
  • 申请代码:E0512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王福亮
  • 依托单位:中南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系统级封装(SiP)是面向未来高性能集成电路的先进封装技术,三维大跨度引线成形是实现SiP叠层芯片与基板互连的关键之一。针对SiP大跨度引线离面摆动大导致短路、劈刀轨迹复杂导致速度慢/一致性差的现状,本项目提出通过外场能量形成折点的新原理,以及基于新原理的引线构型设计和三维大跨度稳定快速引线新方法。拟研究微米尺度、毫秒时空条件下的精确外场施加方法;外场作用下引线微观结构、力学特性的演变规律;基于高速摄像研究新型外场作用下的折点形成过程、引线构型过程,获得引线大变形过程的唯象描述,建立三维引线成形过程的本征动力学或表观动力学模型,形成面向SiP的三维引线构型设计方法;建立三维大跨度引线成形过程的非线性有限元动力学模型,获得引线中应力/应变等物理量分布,研究引线成形过程的几何/材料/结构/动力学耦合机理。通过上述研究,形成面向SiP的稳定、快速大跨度引线成形新原理、新方法。

结论摘要:

系统级封装(SiP)是面向未来高性能集成电路的先进封装技术,三维大跨度引线成形是实现SiP 叠层芯片与基板互连的关键之一。本项目针对三维大跨度引线成形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进展如下(1)构建了热超声三维引线键合实验平台和高速摄像观测系统,设计基于Matlab的高速摄像视频处理方法,实验研究了劈刀轨迹对引线成形过程的影响。发现了引线弧线的形状主要受折点位置、数量及其变形程度的影响,劈刀轨迹需要精心设计,以实现特定位置、特定变形的折点,来形特定的弧线;折点的形成是引线成形的核心之一。(2)建立了基于ANSYS/LSDYNA的三维引线成形过程动力学仿真模型,发现了引线成形过程中劈刀轨迹、劈刀速度、引线材料等关键因素对引线弧线形状的影响规律。发现当折点中心的塑性应变均小于0.08时会形成一个弹性核,从而为弧线能够提供刚度和抗下垂/摆动阻力;材料属性参数主要影响了折点I的塑性变形,对折点的数量和位置几乎没有影响。(3)建立了基于可变长度link-spring(VLLS)模型的引线成形过程动力学仿真模型,实现了复杂引线成形过程的快速准确预测。获得了折点形成过程中引线中弯矩的分布及其变化过程,发现形成折点所需的弯矩为100 mN?μm量级;VLLS模型可以实现具有4-5个折点的复杂引线的成形过程仿真,仿真的结果与实验结果、有限元仿真结果接近,误差小于5%;但是计算效率大幅度提高,计算时间减小到2小时以内(台式PC机)。(4)开发了基于ANSYS- LSDYNA的三维引线成形过程仿真与引线弧线设计软件平台,实现了所见即所得的弧线设计过程;发明了利用挡块形成折点的快速成弧新方法,并据此设计出新的n-loop弧线。相比M弧线,可以减少一半的成弧时间,大大提高单位小时内成弧数量。成弧支撑点的位置可以显著的改变靠近第二焊点的折点II的位置且不会影响这个弧线的高度。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在微电子封装顶级SCI刊物发表论文15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培养硕士研究生3人、博士研究生1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次,并就三维引线成形“Experimental and modeling study of looping process in thermosonic wire bonding”做分会主题报告1次。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22
  • 0
  • 2
  • 0
  • 2
期刊论文
相关项目
王福亮的项目
期刊论文 7 会议论文 3 获奖 2 专利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