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水污染影响淡水珍稀经济藻类的生理生态学机理以雨生红球藻为例
  • 项目名称:水污染影响淡水珍稀经济藻类的生理生态学机理以雨生红球藻为例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31000179
  • 申请代码:C0303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李杰
  • 负责人职称:副教授
  • 依托单位:中南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工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极大的危害了水环境,藻类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有些珍稀物种已到灭绝的边缘。本项目拟以雨生红球藻为代表,通过原位调查该藻分布与水质的关系,实验室研究其营养需求和对几种除草剂的生理生态响应机制,阐明营养水平升高,污染加剧对该藻分布的影响。该项目的实施,将为评价环境污染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保护微藻种质资源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结论摘要:

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藻类,其生成的虾青素在医学保健与水产养殖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价值,但随着我国工农业发展,水环境形势日益严峻,H.pluvialis在野外的分布日趋减少。本项目研究了H.pluvialis对磷元素吸收利用策略,探讨了H.pluvialis对pH的调节与适应,测试了重金属污染物K2Cr2O7、PbCl2、CdCl2和CuCl2及除草剂对H.pluvialis生理活性的影响,发展了H.pluvialis藻种保藏技术。综合各项研究结果表明(1)H.pluvialis对磷元素需求低,无显著多聚磷酸体积累,吸收速率缓慢,尽管高磷有利其保持游动态,但与水华蓝藻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 wesenbergii)相比,其高磷条件下竞争不占优势。(2)H.pluvialis最适生长pH为6-7,碱性磷酸酶活性在6-7最高,在pH小于5及大于8将导致H.pluvialis难以生长。长期的酸雨与水体藻类大量生长导致的pH升高可能是抑制H.pluvialis生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3)与M.wesenbergii,毒性实验标准藻种近头状伪蹄形藻(Pseudokirchneriella subcapitata)相比,H.pluvialis对污染物极敏感,对K2Cr2O7、PbCl2、CdCl2和CuCl2 半最大效应浓度ECr50均最低。我们同时探索了H.pluvialis的保藏,发现其绿色游动细胞比厚壁孢子更适合用于冰冻保藏。本项目初步揭示了野外H.pluvialis分布减少的生理生态学机制,为H.pluvialis遗传种质资源生境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0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李杰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