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东天山中生代陆相火山口的硫酸盐对红山高硫型浅成低温-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指示作用
  • 项目名称:东天山中生代陆相火山口的硫酸盐对红山高硫型浅成低温-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指示作用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40802014
  • 申请代码:D02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9-01-01-2011-12-31
  • 项目负责人:许英霞
  • 负责人职称:博士后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08
中文摘要:

通过对红山铜金矿床氧化带研究,发现了水铁矾、水氯铝铜矾、明矾石、变钾铁矾4种硫酸盐和板铁矾、针钠铁矾、斜钠明矾、纤钠铁矾的不同形态;氧化带下部绿钾铁矾的年龄为96Ma,上部绿钾铁矾和斜钾铁矾年龄为60~0 Ma,表明该氧化带在中生代火山作用时为一酸湖,新生代后青藏高原隆升导致红山氧化带形成。硫酸盐δ34S平均为3.18 ‰,原生硫化物δ34S平均为3.70‰,说明该矿床硫源来自岩浆流体,但受到地壳混染。硫酸盐δ34O值在15.5‰~30.8‰,平均为19.60‰,表明氧化、溶解和沉淀过程中18O有较大程度富集。原生硫化物、氧化带硫酸盐和次火山岩的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均右倾,样品的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不同样品的Eu异常反映成矿阶段的不同成矿流体。原生硫化物、氧化带硫酸盐和次火山岩原始地幔标准化配分曲线表明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氧化过程中各元素含量发生变化,总体分配形式不变。红山氧化带形成是白垩纪和新生代的氧化作用和结晶作用共同导致,中生代成矿后从地面喷出的热泉和从火山口喷发后的硫磺对硫酸盐形成提供了水介质和S,其过程是一个漫长的氧化、溶解、结晶、沉淀的反复过程。

结论摘要:

英文主题词Sulfate; Oxidation zone; Isotope; Ar-Ar age dating; Hongshan Cu-Au deposit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4
  • 2
  • 0
  • 0
  • 0
相关项目
许英霞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