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分缺乏是酸性土壤上作物生长与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而施用有机肥可全面补充土壤养分,是生长在酸性土壤上的作物产量提高与品质提升的重要农艺措施;近年来,由于有机肥价格的不断上涨以及肥源的短缺,再加上山区交通不便,造成山区果园中有机肥的施用越来越少,原本肥力水平就不高的酸性土壤肥力不断下降,导致作物的产量与品质不断下降,施用有机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而绿肥是山区果园乃至酸性土壤地区经常施用的一种有机肥,由于绿肥与磷肥的供肥特性,二者通常一起作为基肥施用,施肥后,绿肥中的氮、钾等矿质养分在绿肥腐解后不断从绿肥中释放进入肥际土壤中,并在这些土壤中不断迁移与转化。本项目采用室内土柱培养实验,研究热区种植较为广泛的优质豆科牧草绿肥- - 柱花草绿肥混施磷肥后,其中含量最高的矿质养分氮与钾在肥际微域土壤中的迁移与转化及其相关机制,对于科学施用绿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Stylosanthes green manure;acid soil;nitrogen, potassium;movement and transformation;manure microsite
本项目按照任务书的要求于2012年启动,在实验室内通过土柱培养实验研究了混施磷肥后绿肥中氮钾两种矿质养分在肥际酸性土壤(砖红壤)中的迁移与转化规律及其相关机制。本项目在分析测定了柱花草绿肥矿质养分含量、供试土壤背景值的基础上,研究了绿肥的腐解动态以及离施肥点不同距离、不同施肥时间内土壤不同形态钾(水溶性钾、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以及土壤无机氮(硝态氮、铵态氮)与有机氮(水解性全氮、氨态氮、氨及氨基糖态氮、氨基酸态氮、酸不溶性氮以及酸解未知态氮),并测定了土壤矿质元素(Al、Fe、Mn、Zn、Cu)以及土壤酸度与土壤酶(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以及磷酸酶)的变化,以明晰土壤氮与钾含量变化的相关机制。在完成上述研究任务的过程中,先后培养3名硕士研究生毕业,发表中英文论文1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篇,完成了阐明混施磷肥后不同时间内绿肥氮、钾在肥际土壤中迁移与转化的变化及其相关机制、发表学术论文2-3 篇,其中SCI 收录论文至少1 篇、协助培养硕士研究生3 名的预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