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白血病线粒体DNA突变研究及其对MRD检测的意义
  • 项目名称:白血病线粒体DNA突变研究及其对MRD检测的意义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81071425
  • 申请代码:H2005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陆小军
  • 负责人职称:讲师
  • 依托单位:四川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白血病是青少年常见恶性肿瘤,微小残留病(MRD)是主要复发根源,因此,选择适当分子标记进行MRD监测十分重要。申请者前期研究已对与常见白血病融合基因在临床诊断及治疗后评估的价值已进行了探讨,并对线粒体D-loop区域突变与急性白血病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此为基础,本课题拟通过高分辨熔解曲线与DNA测序的方法,筛查AML及ALL病人白细胞的全线粒体基因组DNA,找出变异机率高的突变位点(1)通过对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治疗前、缓解时期及复发时期的线粒体突变检测及融合基因表达检测,探讨此突变与融合基因表达关系,以揭示其在白血病发病分子机制中的作用;(2)建立急性白血病病人线粒体基因突变数据库,挑选出一个或数个线粒体DNA突变位点作为AML及ALL病人MRD检测的分子标记,为急性白血病病人疗效评价、预后评估甚至早期诊断提供帮助,进一步完善临床急性白病MRD检测手段。

结论摘要:

本课题通过对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从线粒体变异的角度寻找AML发病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并在较大样本量的人群中进行验证。课题组取得的主要结果总结如下 1.成功地建立了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的方法; 2.建立了中国西部地区汉族人群的线粒体基因组数据库; 3.在初筛阶段,对47例AML患者和40例对照的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了分析,发现线粒体变异在非编码区及各基因编码区均有发现,D-loop区的变异频率最高,病例组和对照组在各区域的变异频率无显著差异;线粒体DNA变异中最常见的类型是DNA点突变, DNA点突变类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无显著差异;A153G、C6455T、T14200C、C14929A、T16297C共5个位点变异在两组中的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发现D-loop区微卫星不稳定性与AML发病相关。 4.对筛选出的5个阳性关联位点进行扩大样本量验证。对111例初诊AML患者及106例健康对照进行分析。然而分析结果显示,初筛阶段所发现的有统计学意义的5个位点在扩大样本后未发现与AML的发病风险有关,单独分析各FAB亚型的发病风险,也未发现与这5个位点有关。 5.对大量文献表明与肿瘤发生有关的D-loop区,课题组纳入158例初诊AML患者及146例健康对照,对线粒体基因组D-loop区变异与AML发病风险及临床特征、预后的关联进行了分析,共在269个位点上发现4081个变异,有10个位点的变异与年龄有关,其中T152C变异频率在病例组中高于对照组;T152C、C16108T和T16249C变异与AML-M3发病风险密切相关;将线粒体DNA 变异与AML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关联分析,发现T152C位点变异与PML-RARα融合基因相关,A16183C变异与CBFβ/MTH11融合基因相关;16189富C区域C碱基插入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较低,而514-523(CA)n重复次数减少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较高;D310 polyC区域C碱基插入与外周血三系减低有关。 总之,在该项目的资助下,本课题组全面的探讨了AML患者的线粒体DNA变异情况,并找到了与AML发病可能相关的分子标志物,相关文章目前正在投稿中。同时培养了一名硕士研究生。此外,在该项目的资助下,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已发表SCI论文4篇,国内核心期刊1篇。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6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陆小军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