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生物标记物分子的研究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警和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随着我国向自主创新国家的进程进一步深化,对检测方法的改进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项目立足于探索新的心血管病标记物分子,利用山东大学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标本库,提出通过表面改性的策略将MALDI质谱靶板表面功能化,并在此基础上对血清糖蛋白类动脉粥样硬化标记物分子进行特异性筛选和鉴定。对于筛出的候选标记物分子(或者标记物组合),采用一种新的检测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技术ITC,结合传统方法进行初步验证分析,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将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危险分型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依据,同时为理解阐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一定的线索。
Atherosclerosis;Biomarker;microRNA;CDK9;Proteomics Methods
动脉粥样硬化是大部分心血管病的病理学基础,目前研究的共识是动脉粥样硬化生物标志物和心血管病明显相关。研究新的动脉粥样硬化生物标记物及其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项目自2011年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系统对动脉粥样硬化分子标记物进行了研究探索,经过三年的努力,项目组(1)功能化质谱样品靶板,实现了选择性吸附和特异性检测,很好地与二维电泳技术进行互补,进行了血清蛋白检测鉴定的有益探索。但是利用ITC技术检测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效果不甚稳定,课题组也对技术体系进行了相应调整;(2)首次发现证明了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循环miR-135b-5p和miR-499a-3p异常上调,并解释了循环miR-135b-5p和miR-499a-3p靶向进入内皮细胞共同调节MEF2C基因表达,促进内皮细胞迁移导致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在此研究基础上,又陆续对miR-302f、miR-138-1-3p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分子标记物的可能性进行了补充研究;(3)利用课题组发展优化的蛋白质组学技术体系对比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正常人血清蛋白质组图谱差异,在克服大量技术细节难点后,首次发现血清蛋白CDK9具有动脉粥样硬化血清标记物特性,并探索了其免疫机制导致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项目研究结果为明确新的动脉粥样硬化生物标记物及相关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基础和科学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