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小鼠胚胎干细胞在成体骨髓中长期存活的观察研究
  • 项目名称:小鼠胚胎干细胞在成体骨髓中长期存活的观察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81100331
  • 申请代码:H08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李玥莹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多年来,"成体组织中是否存在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Cs)类似的细胞"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重要科学问题。之前的研究主要通过不同的方法从骨髓中分离、提取并体外培养建立ESCs样的干细胞系,以试图证明体内有类胚胎干细胞的存在,而我们首次提出相反的实验设计,即直接将小鼠的ESCs注入到小鼠的骨髓腔里,通过体外重新建系和免疫荧光染色等技术来研究ESCs能否一直保持其干细胞特性在小鼠体内存活以及存活多长时间,从而推测成体内是否存在一个可以维持ESCs生存的微环境,并探讨胚胎干细胞与骨髓微环境的相互调控机制。另一方面,这种模型还有利于我们深入研究ESCs在骨髓微环境中的分布以及分化趋势,为以后临床上多能干细胞在成体的应用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

结论摘要:

多能干细胞是当今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的热点,这是因为它具有自我更新和多能分化的能力,并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的潜力。其中“成体组织中是否存在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Cs)类似的细胞”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重要科学问题。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个科学问题,我们通过建立ESCs髓腔移植小鼠模型,并在移植后的不同时间点,重新回收移植的细胞并建系(Oct4+细胞系),并对建立的细胞系进行功能检测以及相互比较。研究发现,这些Oct4+细胞系具有与ESCs相似的特性,但一些表观遗传性的变化导致了它们的多能性降低。另外,通过观察发现移植的ESCs在骨髓腔内大多数分化成了非造血的细胞,形态多样,与骨质连接紧密,而仅有少部分分化成了造血细胞,并可进入血循环。我们的研究证实了成体环境中长期存在 ESCs的可能性,并提示在使用ESCs及其衍生物过程中,安全性一定要长期关注。为了拓展多能干细胞应用过程中的安全实用性,我们又建立了来源于单细胞的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系(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通过测序比较分析这些iPS细胞系在重编程以及培养过程中突变的累积。研究发现,在重编程过程和短时间的细胞培养过程中,产生的点突变是非常少量的,不仅证明了我们用单细胞诱导成iPSCs来检测单细胞基因组方法的可行性,为检测单细胞基因组提供了一种更便捷和简单的方法;而且解析了iPSCs中突变的来源。综上,我们的研究证实了成体环境中长期存在ESCs的可能性,并围绕多能干细胞的应用安全稳定性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不仅对以后干细胞的应用、在成体内的发育和分化研究奠定了基础,而且对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2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3 会议论文 1
李玥莹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