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云贵高原鲤科墨头鱼属种类适应分化与系统发育研究
  • 项目名称:云贵高原鲤科墨头鱼属种类适应分化与系统发育研究
  •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31160419
  • 申请代码:C0402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周伟
  • 依托单位:西南林业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选择高山峡谷生境变化多样的云贵高原纵向岭谷地区,开展墨头鱼及盆唇鱼的种类适应分化与系统发育研究。主要内容涉及 (1)物种形态和分子分化表达从宏观形态和DNA分子两个层面发现物种分化的鉴别性状和DNA识别标记,采用进化物种概念,界定和辨认物种。(2)系统发育与分类系统构建基于形态学性状和DNA分子序列,运用分支系统学方法形成物种水平的系统发育关系假设,阐明单系性物种类群的世系,据现代属级概念(单系群)建立属级单元,提出新分类系统。(3)分布格局的形成机理研究探讨物种形态结构分化对云贵高原环境的特殊适应、演化途径和发展趋势;根据系统发育关系,运用历史生物地理学方法,分析生物地理学格局,解释多样性分化的形成过程,检验扩散和隔离分化生物地理学假设在此过程中的重要性。研究结果可为鲤科野鲮亚科属级水平系统发育关系探讨奠定基础,也可为全球鲤形目编目作出相应贡献,为该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结论摘要:

墨头鱼属(Garra)和盆唇鱼属(Placocheilus)现隶属于鲤科野鲮亚科(Labeoninae)。据FishBase统计,目前墨头鱼属已记录121种,分布于非洲东北部和亚洲南部。在中国已识别16个有效种/亚种。盆唇鱼属仅分布于伊洛瓦底江、怒江和红河水系,共记录4种,在中国云南均有分布。目前对墨头鱼属和盆唇鱼属的分类地位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二者是独立的2有效属;另一种观点认为,盆唇鱼属为墨头鱼属的异名,应予归并。而壮体盆唇鱼(P. robusta)是否为一独立有效种类也存在争议。研究内容主要围绕墨头鱼属和盆唇鱼属的分类学研究,探讨它们的相互关系及在野鲮亚科的地位,回答中国墨头鱼和盆唇鱼是否为自然分类单元,提出两属鱼类新的分类系统,给出物种名录及分布,分析分类单元的分化、适应和地理分布特点等。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墨头鱼属和盆唇鱼属皆应是野鲮亚科的属级类群,但二者并非自然分类单元,种类归属应作较大调整。长江、红河和澜沧江水系的缺须墨头鱼形态,Cyt b和S7基因均未发生分化;闽江、珠江、红河水系和海南岛的东方墨头鱼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分析结果表明未发生明显分化;纹尾盆唇鱼和壮体盆唇鱼标本的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分子生物学、肌肉及骨骼的形态特征比较,与纹尾盆唇鱼地模标本的外部形态特征比较结果均一致,壮体盆唇鱼不能成为一独立有效种,而是纹尾盆唇鱼的同物异名。描述1新属华墨头鱼属(Sinigarra Zhang & Zhou)和1新种那坡华墨头鱼(Sinigarra napoense)。以降维分析法,讨论对鱼类分布起贡献作用的各主成分的生态学意义;逐步剔除参与分析种类,使降维分析结果渐清晰;经多次重复,推导影响它们分布的主导生境因子。地势地貎、人为干扰和水质等是5种底栖鱼类选择的共性主导生境因子。气候及环境短期变化对鱼类遗传多样性确实会产生影响。多样性指数仅能体现一个地区鱼类多样性的丰富程度,却不能完全体现和反映该地区鱼类区系组成、来源及演化。所以,应该增加鱼类分类阶元的特有性、单型性和古老成分的有无等多项指标。研究结果澄清了墨头鱼属和盆唇鱼属分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深入野鲮亚科的分类和分化研究提供了线索。鱼类生境选择主导因子研究和反映多样性的指标探讨则是一种新尝试,可以推动这方面的研究。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4
  • 0
  • 0
  • 0
  • 1
相关项目
周伟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