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担保链危机形成机制与防范措施研究
  • 项目名称:担保链危机形成机制与防范措施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71071127
  • 申请代码:G0115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李鹏翔
  • 负责人职称:副教授
  • 依托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企业互保形成的"担保链或担保怪圈"在我国民企发达地区和上市公司集中地区十分普遍。一旦个别企业的资金链断裂,极易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直接威胁区域金融安全与稳定。现有文献对担保链危机这种因大量担保代偿关系相互交织而形成的系统风险还缺乏透彻的理论剖析。本项目将对担保链危机的形成机制与防范措施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首先从担保合约的风险分担机制入手,用担保代偿关系网络(担保网络)来描述企业互保和专业担保的基础模型;然后分析线型、环形和星型网络在个别企业出现还贷危机时的稳定性,总结担保网络的稳定条件、触发危机的临界条件和危机扩散的一般规律,并逐步推广到一般网络;最后提出事前风险预警指标和阻断危机的有效措施,并结合案例研究检验和修正理论结果。研究结果既可从基础理论上阐明担保链危机的形成机制,又可为银行、担保公司和政府监管机构提供事前风险预警指标和阻断危机的有效措施。

结论摘要:

本项目对担保链危机的形成机制与防范措施进行了研究。形成机制部分包括担保网络形成的经济机制、担保圈的演化机制、危机的触发机制和扩散机制。防范措施部分从治标与治本两个层面提出了有关的治理途径和预警指标。主要结论如下 (1) 担保链危机的实质是大量担保代偿关系相互交织所造成的系统风险。这种危机是我国现行担保体系和恶劣金融生态环境所造成的一种特殊产物。只要现行的担保体系不完善、恶劣的金融生态不改善,这种危机仍将持续发生,并且会不断重复从酝酿、触发、扩散到救助的反复循环过程。 (2) 担保圈的成因在于企业偏好于相互担保,其根源在于实现利益输送或串谋,其背景是恶劣的金融生态和不健全的担保体系。互保机制是鼓励“违约”的机制,因而无法持久;而专业担保是鼓励“守信”的机制,可持续且更安全。 (3) 担保圈的演化具有地域特征,每个核心企业都具有自己的担保企业群,不断进行着群内担保与群间担保,直至系统出现局部崩溃,危机沿着担保链路进行扩散,最后通过政府救助而平息。 (4) 担保链危机的触发只有当一级近邻内企业的净资产总和为负时才有可能出现。一旦危机爆发,会沿着担保链路不断向外扩散,直至多级近邻的净资产总和为正时停止。代偿负债会按照担保合约所规定的担保额进行分配。 (5)根治担保圈问题需要治理现有的金融生态环境,建立并完善现有的专业担保体系。 (6)预警指标有节点指标和网络指标。通过设计生成人工担保圈的仿真程序,对预警指标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进行了验证。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3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55 会议论文 3 著作 4
期刊论文 94 会议论文 12 著作 1
李鹏翔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