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常绿阔叶林择伐作业的环境成本和择伐强度阈值的研究
  • 项目名称:常绿阔叶林择伐作业的环境成本和择伐强度阈值的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1070567
  • 申请代码:C1608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郑丽凤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采取定位观测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不同强度择伐对常绿阔叶林林分因子及环境因子的影响,全面分析不同强度择伐作业的生物学后果和生态学过程;从森林的服务价值出发对择伐经营的环境成本进行定量研究,通过构建成本和效益函数并由盈亏平衡分析确定择伐强度的阈值,研究成果将从理论上约束和规范常绿阔叶林择伐实践,为保护和合理利用常绿阔叶林提供可行的途径。

结论摘要:

位于福建省建瓯大源林业采育场(117°58′45″~118°57′11″E,26°38′54″~27°20′26″N)的“中亚热带典型天然次生林择伐与更新长期动态跟踪实验基地”是本项目的主要实验基地。该实验基地于1996年进行不同强度的择伐(弱度13.0%、中度29.1%,强度45.8%和极强度67.1%)实验,伐后林分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天然恢复植被,并设未采伐和皆伐(伐后天然更新)样地作为对照,目前保护完好,为常绿阔叶林不同强度伐后的生态恢复提供研究基础。按研究计划,以1996-2011年连续调查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依据,本项目开展了以下研究 研究了常绿阔叶林不同强度择伐后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恢复动态,不同强度采伐对林地碳储量的影响动态,采运作业过程碳排放,不同强度择伐作业对林分因子及环境因子的影响(林分直径分布、生长动态、空间结构、种群生态位、物种多样性及稳定性等)。研究结果表明从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角度,随择伐强度的增大,涵养水源和保育土壤价值降低,而固碳释氧价值增加,伐后10 a弱度和中度择伐其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恢复,并略有改善,强度和极强度生态服务功能尚未恢复,仍表现为环境成本;伐后15 a 则4种强度的生态服务价值均得以恢复。从碳汇角度,对于乔木层生物量池,弱度择伐伐后10 a碳储量已经超过伐前,中度择伐要15 a才能恢复;若考虑伐木制品的碳储量,则中度择伐10 a恢复到伐前,强度和极强度择伐15 a恢复到伐前,采用中度以下的择伐有利于森林的固碳。从林分因子及环境因子角度,弱度和中度择伐样地的林分直径分布是连续不间断的,对林分空间结构的衡稳发展更有利,弱度和中度择伐后林分空间结构正趋向优化;各优势树种胸径生长模型、各优势树种树高曲线模型以弱度和中度择伐的拟合效果最好,模型的稳定性较好;弱度和中度择伐有利于保持优势种群在群落中的较大生态位宽度和较强生态适应性,也更有利于常绿阔叶林伐后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的保持和恢复。在此基础上,结合闽北森林资源清查固定样地资料,分析现实常绿阔叶林林分结构特征,提出合理择伐有利于中亚热带天然常绿阔叶林的保护和利用,择伐强度应不超过30%,以弱度和中度为宜。这对指导天然常绿阔叶林的科学经营决策,约束和规范常绿阔叶林择伐作业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6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郑丽凤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