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肝硬化假小叶显微三维结构的形态学研究
  • 项目名称:肝硬化假小叶显微三维结构的形态学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81000178
  • 申请代码:H0317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赵新颜
  • 负责人职称:副主任医师
  • 依托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各种慢性肝病均破坏肝小叶结构,肝硬化时假小叶形成,肝脏丧失正常功能,临床后果严重。因缺乏有效观察肝小叶显微三维结构(3D)的手段,肝硬化假小叶显微立体结构尚不明确。连续病理切片加计算机辅助三维成像法因切片间对位精度低,重建图像准确性较差。同步辐射硬X线相位衬度微CT(SRX微CT)具有高密度分辨(轻元素成像对比度比临床CT显著提高)、高空间分辨(微米)和低辐射损伤的特性,是获取肝脏显微3D结构的理想手段。应用此技术,我们已初步获得正常肝小叶的三维结构。本课题拟应用SRX微CT并以连续病理切片重建法为参照,系统研究假小叶显微三维结构,从立体角度进一步阐明肝硬化的病理形态学特点,为SRX微CT逐步发展成为无创伤性诊断肝硬化新影像学手段提供实验依据。

结论摘要:

通过DEI方法观察到,正常大鼠肝内微血管主干和分支血管管壁光滑,血管分支清楚有层次。四氯化碳注射6周后,肝内微血管逐渐增加,血管弯曲、不规则。四氯化碳注射10周后,肝内微血管数量明显增多,微血管网状结构紊乱,呈现毛刺状。停止四氯化碳30周时,血管的毛刺样结构消失,但管壁仍然弯曲,僵直。进一步分析得出,与对照组相相比,纤维化组大鼠(四氯化碳注射6周)血管密度增加了1.4倍,肝硬化组大鼠(四氯化碳注射10周)血管密度增加2倍。与之相应,血管之间的相对距离逐渐减小,对照组大鼠的血管之间相对距离是673.85 ± 214.16 μm,而纤维化组大鼠及肝硬化组大鼠的血管之间距离分别为563.89 ± 243.35 μm、392.9 ± 92.68 μm。停止四氯化碳注射自发逆转组,与肝硬化组大鼠相比较,逆转组大鼠的血管密度下降了0.7倍,血管间的相对距离却相应的增宽至548.60 ± 210.94 μm。CD34定量分析可见,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7.1 ± 2.3),肝纤维化组(9.42 ± 2.12,P<0.01)与肝硬化组(14.4 ± 3.11,P<0.01)血管密度明显升高;经过30后的自发逆转,逆转组大鼠血管密度较肝硬化组下降约0.6倍(P<0.05)。这与之前同步辐射观察到的结果是一致的。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4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87 会议论文 1 著作 1
期刊论文 36 会议论文 3 专利 2
期刊论文 48 会议论文 19 获奖 2 著作 6
赵新颜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