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米仓山、南大巴山与川东北前陆变形区中新生代山盆耦合关系研究
  • 项目名称:米仓山、南大巴山与川东北前陆变形区中新生代山盆耦合关系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40472110
  • 申请代码:D021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5-01-01-2007-12-31
  • 项目负责人:曲国胜
  • 负责人职称: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
  • 批准年度:2004
中文摘要:

本项目拟对米仓山、南大巴山造山带与川东北前陆盆地新生代构造变形叠合区,通过地表调查与石油地震剖面综合分析,查明南大巴山弧形推覆构造与米仓山先存推覆构造及川东北前陆盆地之间的深浅部构造叠合关系、变形样式及叠合时期,研究基底隆起和凹陷对前陆盆地叠合带薄皮构造、反冲构造形成的控制作用及构造分段的规律性,确定南大巴山前缘推覆构造前锋带在隐伏区的空间展布及影响深度;查明川东北地区隐伏的通南巴北东向背斜与米仓山和南大巴山呈斜交关系的构造叠合机制,确定米仓山前陆反冲构造几何学、运动学规律及其空间展布范围;开展南大巴山前缘构造推覆、米仓山反冲与通南巴构造上、中、下变形层的复杂构造叠合关系研究,研究通南巴北东向构造形成的动力机制和时期,建立米仓山和南大巴山构造与通南巴背斜构造的构造耦合模式及其演化过程;提出中新生代造山带前陆冲断带及其前陆盆地多边界作用构造耦合关系的普遍性模式,为该区的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结论摘要:

米仓山、南大巴山与川东北前陆变形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是揭示盆地与造山带前陆变形叠合关系的关键区域。通过地表调查与石油地震剖面综合分析,建立两个造山带山前逆冲构造的几何学模式;利用地震剖面所揭示的前陆褶皱冲断带特征,采用平衡剖面技术来恢复周缘山系的演化,建立造山带运动学模式。取得如下认识和成果(1)米仓山是扬子板块北端的构造结,构造形成主体时间在晚燕山-喜山期。(2)将米仓山前构造带划分为基底冲断带、山前冲断带、山前反冲三角带、山前褶皱带;建立了盆山耦合样式盆山之间以双重构造、反冲三角带过渡,推覆带发育程度相对低。(3)米仓山山前构造样式的控制因素为山前沉积盖层较厚;其次存在两个较厚滑脱层。上述原因使得米仓山前发育双重构造和反冲三角带。(4)米仓山前的构造分段性受到在早期的背斜、向斜控制。(5)米仓山造山带是俯冲板块上的一个造山带,与通常造山带处于仰冲盘有较大的不同。(6)米仓山前缘以被动顶板双重构造为主,即典型的"三角带"构造,南大巴山前缘以主动顶板双重构造为其显著特征。(7)NE向通南巴构造带上发育大量的NW向断层,是大巴山改造的产物。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1
  • 0
  • 0
  • 0
  • 1
相关项目
曲国胜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