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有机异质结内部连接层的工作机理及叠层有机发光器件研究
  • 项目名称:有机异质结内部连接层的工作机理及叠层有机发光器件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61107022
  • 申请代码:F050204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李艳青
  • 依托单位:苏州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叠层结构有机发光器件(OLED)可实现低工作电流下的高亮度、高效率和长寿命,在平板显示及固体照明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内部连接层用于串联各发光单元,对于叠层OLED的功能实现至关重要。相较于金属/金属氧化物、有机/金属氧化物等结构,有机/有机异质结作为内部连接层有利于工艺兼容,为制备实用器件提供了可行方案,但其工作机理及稳定性问题还有待于深入理解,其综合性能需进一步优化。本课题将以界面调控为关键技术,采用大气环境下性能稳定的n-型掺杂剂构筑具有高导电性、高透光性和高稳定性的新型有机异质结内部连接层,通过界面电子结构表征、瞬态电致光谱技术以及器件表征等手段,研究叠层OLED中有机异质结内部连接层的界面电子结构、物理化学特性、动态行为对载流子产生、注入效率的影响,研究其热稳定性和退化机制,深化对其工作机理的理解,优化器件制备工艺,获得基于有机异质结内部连接层的高效率、长寿命叠层OLED器件。

结论摘要:

有机发光器件(OLED)具有全固态、主动发光、色彩丰富、低电压驱动、高亮度、低成本等诸多优点,在新型平板显示及固体照明等领域有巨大的商业应用价值。OLED 是一种电流型器件,它的发光亮度随着工作电流的增大而增加。研究发现OLED 的工作寿命与工作电流密度有着紧密联系。为了获得高亮度,OLED 器件需要在相对较高的电流密度下工作,但器件的工作寿命也会随着工作电流的增大而缩短。 在本项目中,我们采用透明的内部连接层将两个或以上发光单元串联起来,实现了低工作电流、高亮度的叠层OLED,其中内部连接层起到了一个“电荷产生层”的作用,对于叠层OLED器件性能至关重要。在本项目中,采用掺杂技术设计了新型有机异质结内部连接层结构,并分析了不同掺杂剂对叠层OLED的光学、电学性能影响;采用界面电子结构表征技术以及对掺杂体系薄膜物理特性的表征,揭示了掺杂剂在内部连接层界面的扩散行为以及工作机理,确定了发光过程与内部连接层载流子产生、分布、注入的相互关系;分析了不同内部连接层对叠层OLED寿命等性能的影响,确立热效应等对器件衰退的影响机制;通过系列表征手段分析了内部连接层的界面电子结构以及在叠层OLED中的能级分布,利用对内部连接层载流子界面势垒等因素的分析,探索了提高内部连接层稳定性的有效途径;通过内部连接层设计以及界面能级分析,选取最优的结构设计,制备出一系列高性能、长寿命的叠层OLED。绿光叠层OLED在亮度1000 cd/m2下电流效率达到366 cd/A,其外量子转换效率达到119.7%;白光叠层OLED的功率效率超过120 lm/W (@1000/cd/m2);柔性叠层白OLED的功率效率达到106 lm/W(@1000/cd/m2);器件寿命达到了17000小时。器件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全面超额完成项目目标。 在项目实施三年中,发表SCI 论文40 篇,其中包括封面文章2篇,背封面文章4篇,1篇文章被Appl. Phys. Lett.选为2012最佳论文,1篇文章被Appl. Phys. Lett.亮点报道。申请发明专利4 项。培养研究生19名。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87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李艳青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