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伴生菌在猪苓菌丝形成菌核中作用机理的研究
  • 项目名称:伴生菌在猪苓菌丝形成菌核中作用机理的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0470042
  • 申请代码:C0105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5-01-01-2007-12-31
  • 项目负责人:郭顺星
  • 负责人职称: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
  • 批准年度:2004
中文摘要:

猪苓菌核为濒危名贵真菌类中药材。人工栽培时用猪苓菌核繁殖菌核生长慢、繁殖率低、加之难以获得大量猪苓菌核(种苓)用于栽培。猪苓菌丝繁殖菌核是解决上述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国内外多年研究证明纯培养的猪苓菌丝难以形成菌核。1998年我们在野生猪苓穴中首次分离到猪苓菌丝形成菌核伴生菌,并成功由猪苓菌丝培育出了猪苓菌核。 本项目研究内容包括伴生菌在猪苓菌丝形成菌核过程中二者互作的形态学研究,伴生菌在猪苓菌丝形成菌核过程中对猪苓生理活性影响的研究,伴生菌在猪苓菌丝形成菌核过程中对猪苓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上述研究工作的开展,对阐明伴生菌在猪苓菌丝形成菌核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有重大生物学意义,同时对于解决猪苓人工栽培所需大量菌种苓、菌核生长慢、繁殖率低的矛盾有重大应用价值。

结论摘要:

猪苓菌丝形成菌核是解决猪苓种苓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从猪苓菌核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其中8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蜜环菌菌索水提取物可为猪苓菌丝生长提供碳源和氮源;其中蜜环菌中的Am4对猪苓菌丝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猪苓培养的生长周期为延迟期为第0-8天,对数生长期为第9-13天,稳定期为第14-18天。伴生菌培养的延迟期为第0-5天,对数期为第5-12天,稳定期为第12-15天。猪苓与伴生菌共培养时,在双方菌丝接触界面形成致密拮抗线,猪苓从菌丝束交织处分化出菌核原基,成熟的拮抗线有结构的分化;拮抗线中央为一些不具生活力的死细胞;靠近拮抗线的猪苓菌丝细胞大而中空,细胞壁单侧加厚;而靠近拮抗线的伴生菌菌丝细胞中空。人工培养的猪苓菌核与野生菌核的结构基本一致。加入伴生菌可提高猪苓菌丝的生物量达30%以上、提高多糖含量达88.6%。在猪苓幼嫩白苓中克隆了全长为1311bp的几丁质酶基因基础上,通过mRNA差异显示技术获得了在伴生菌作用下猪苓菌核形成中的两个差异表达基因片段H1和E3,这两个基因可能和猪苓菌核的形成相关。上述研究结果为阐明菌核形成机理中生物因子的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8
  • 2
  • 0
  • 0
  • 0
相关项目
郭顺星的项目
期刊论文 63 会议论文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