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牙形石带为单元,大量标本为研究对象(实验室采用油浸法和定向切片法相结合的高效率新技术),研究疆北,辽东,胶东地区副牙形石的组织学特征和比较组织学特征。在此基础上,厘定分类上的一些混乱;深化现在已初步得出的对副牙形石演化、绝灭以及真牙形石起源的认识;验证副牙形石很可能归属脊索/脊椎动物的初步研究成果;从而可能填补脊索/脊椎动物的演化史中,在中寒武世分布上的空白。以同样方法研究上述地区原始真牙形石的组织学特征和比较组织学特征,为仅仅根据研究少量高度分化的真牙形石的比较组织学特征而得出的,真牙形石应归属脊索/脊椎动物的认识,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证据,加强国际牙形石研究领域这一薄弱环节。充分发挥我国地质条件的优势,在前一个项目的基础上对国际前沿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描述了主要的最早的真牙形石属种和一些副牙形石属种的组织学和较组织学特征。本项目的研究证实了 Paibiconus为原牙形石;Huyuanodontus的组织学构造不仅与原牙形石,副牙形石以及真牙形石均不相同,而且与任何已知化石的组织学构造也不相同。Yongshunella为副牙形石; Coelocerodontu bicostatus为真牙形石;Granatodontus为真牙形石;Gen. nov. Sensu Miller, 1980为真牙形石;在湖南发现的Prooneotodus routundatus 和 Proconodontus之间的过渡类型标本为真牙形石。在最早的真牙形石Proconodontus tenuiserratus等的基体中发现管状牙本质,上述成果基本证实了整个真牙形石类群归属脊椎动物可能是其祖征。在副牙形石Rotundoconus tricarinatus中发现了令人信服的球状牙本质,揭示副牙形石归属脊椎动物,很可能是真牙形石的祖先。填补了脊椎动物起源和演化在中寒武世分布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