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2,5-二羟基对二甲苯与三苯基磷反应制得的膦盐与含有长链柔性基的二醛缩聚反应,制得液晶性共轭聚合物。利用多孔模板技术和电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得聚合物纳米管,将液晶性共轭聚合物溶液通过纳米管,使其受剪切力的作用而取向,通过这种方法制得液晶性共轭聚合物取向膜。研究液晶性共轭聚合物取向膜的光致发光性能和电致发光性能,并对其能量传递的机理和过程进行研究。同时研究这类取向膜在电致发光和液晶显示器背照明等领域应用的可能性。这一方法将纳米管技术应用到光电材料领域,提出制备液晶性共轭聚合物取向膜的新方法。有望解决采用其它方法难以制备出高二向色率的共轭聚合物取向膜的问题。为寻求具有高发光效率的有机薄膜材料提供一条新思路。
合成了13个新的共轭聚合物,对它们进行了结构表征和光电性能研究。其中由主链含芴衍生物和柔性间隔基的聚合物P1制做的蓝光器件发光亮度达到3936 cd/m2,发光效率为0.7 cd/A,这一结果接近国际上聚合物蓝光器件的先进水平。由主链含联苯结构和柔性间隔基的共轭聚合物P12和P13为热致性向列型高分子液晶。制做了电纺聚合物装置,由该装置电纺出一些具有特殊性能的纳米纤维,如具有超顺磁性和发射荧光的无机/聚合物杂化纳米纤维,具有平行取向且能发射绿光和红光的共轭聚合物(或金属配合物)/PMMA纳米纤维,以及具有优良电化学性能的TiO2/PVdF-HFP杂化纳米纤维微孔膜。采用Al2O3纳米多孔模板的新取向技术,得到了偏振比为3-8的液晶性共轭聚合物取向膜。该研究为有机-聚合物光电显示器件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和新的取向技术和方法。由该项目资助,已在国内外知名刊物发表SCI研究论文15篇,申报专利2项,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6人,在站博士后1人,在读博士研究生4人,在读硕士研究生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