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晚新生代河流下蚀作用与隆升作用的耦合关系研
  • 项目名称: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晚新生代河流下蚀作用与隆升作用的耦合关系研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40372084
  • 申请代码:D0209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4-01-01-2006-12-31
  • 项目负责人:李勇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 批准年度:2003
中文摘要:

本项目将选择龙门山作为研究青藏高原东缘剥蚀作用和隆升作用的典型地区,以宇宙核素热年代学和高精度数字高程资料为依托,以河流阶地为基础,定量计算晚新生代龙门山剥蚀速率和河流下蚀速率,建立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晚新生代河流下蚀作用与隆升作用之间的耦合关系。本项研究成果不仅可为青藏高原东缘造山带成山模式的甄别提供约束条件和关键信息,而且可以为青藏高原边缘山脉晚新生代隆升与剥蚀作用的耦合模式研究提供一个范例,也

结论摘要:

本次以印-亚碰撞在青藏高原东缘的作用为主线,以宇宙核素、裂变径迹、数字高程模型、地壳均衡模拟技术和弹性挠曲模拟技术等为手段,开展了青藏高原东缘河流下切作用与隆升作用的研究,获得以下主要认识①龙门山断裂的逆冲速率值小于1.1mm/a,走滑速率值小于1.46 mm/a,走滑速率与逆冲速率比率为6:1-1.3:1,表明晚新生代该断裂以北北东向的右行走滑作用为主,并在中生代与新生代之交发生了走滑方向的反转;②在青藏高原、龙门山和成都盆地的岷江下蚀速率分别为1.07-1.61mm/a、1.81mm/a和0.59mm/a,其中在龙门山地区河流下蚀速率约为山脉表面隆升速率的5倍;③3.6Ma以来龙门山的剥蚀厚度介于1.91km-2.16km之间,剥蚀速率介于0.53mm/a -0.60mm/a之间;④该区的正均衡重力异常进行模拟和反演结果表明龙门山的下地壳顶面抬升了11.2km-12.6km,造成了龙门山的正均衡异常;⑤岩石圈的弹性挠曲模拟结果表明龙门山的隆升机制具有以构造缩短隆升和剥蚀卸载隆升相叠合的特点,揭示了构造抬升和剥蚀作用在相似的时间尺度上和空间尺度上控制着龙门山地貌的形成。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53
  • 2
  • 0
  • 0
  • 2
期刊论文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7 会议论文 6
李勇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