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慢性疼痛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预期是关键性的心理因素之一。个体的疼痛经历与预期相互作用,可导致疼痛症状的加重与延续。本项目综合运用行为学、中枢神经药理学、清醒动物行为电生理学、人类脑电与脑功能成像等技术,考察预期与个体经历对慢性疼痛发生、发展与转归过程的影响,考察包括前额叶、前扣带皮层、杏仁复合体在内的边缘前脑网络对中枢痛觉编码的调节,以及慢性疼痛病史、疼痛预期、负性环境预期等因素对该网络活动的调制作用,并揭示这些调制作用在慢性疼痛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的行为学意义;进而在人类被试与慢性疼痛患者上验证动物研究中所获得的行为学与神经网络研究结论,并考察利用正性环境预期干预慢性疼痛病程的可能性。本项目的研究将揭示慢性疼痛发生发展过程中疼痛预期的作用规律及其机制,并尝试可能的相应干预途径,其成果将加深人们对慢性痛机制的了解并推动临床疼痛治疗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pain;attention;anticipation;negative affect;neural network
本项目结合行为学、离体和在体电生理学、神经药理学和心理学方法,在大鼠模型、健康被试和慢性疼痛患者等实验对象上,考察了预期对慢性疼痛的调节作用。我们发现慢性疼痛经历增加个体对疼痛刺激的预期,表现为对疼痛相关线索的过度关注,以及对疼痛的负性认知;后者反过来增加个体对持续性疼痛的反应,导致更剧烈的疼痛体验。电生理研究证明,增强了的疼痛行为反应对应着中枢痛觉网络神经活动的相应改变,这些改变常常是慢性疼痛的标志。我们还发现,负性情绪状态可以导致前额叶与杏仁对疼痛感觉的调节失衡,造成对疼痛的过度感受;提示改进该网络的平衡可能有助于缓解严重的慢性疼痛。我们还发现,前额叶中的前边缘皮层特异性地参与疼痛线索关联的学习和表达。药理学实验证实,中枢5-HT1A受体系统的活动异常可能与负性情绪导致的痛觉异常有关。本项目的成果还表明,给予疼痛症状以早期的镇痛治疗,并配合认知调节改善负性情绪状态,可能对缓解慢性疼痛、防止其迁延难愈,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的研究为进一步深入探讨认知与疼痛的相互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也为未来关于疼痛的高级认知神经活动及其相关干预机制的深入研究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