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构建及筛选治疗性新型透瘢痕纳米级药物载体
  • 项目名称:构建及筛选治疗性新型透瘢痕纳米级药物载体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81071569
  • 申请代码:H1507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章一新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脂溶性或水溶性外用药物主要通过角质细胞间隙或自身扩散渗透机制进入皮肤组织,也可借助附属器进入真皮层,作用靶点发挥药效。由于瘢痕组织特殊病理结构阻碍常规外用药物渗透入瘢痕局部组织,无法在局部形成有效滞留浓度,限制药物对瘢痕治疗效果。因此促使药物顺利"渗入"瘢痕组织并"进入"相关细胞,干扰细胞功能代谢,是外用药物治疗瘢痕的关键。我们前期实验发现,纳米级醇质体和传递体携带抗瘢痕药物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都具备较强透增生性瘢痕能力。因此,进一步研究其能否"进入"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并干预细胞代谢,将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方法。本研究在原有基础上构建并筛选治疗性透瘢痕纳米级药物载体,通过体内及体外实验,继续研究纳米级载体携带药物在细胞内分布及对细胞生长、超微结构、蛋白分泌等功能影响,阐明纳米级载体携带药物进入细胞的能力和机制,为合成新的抗瘢痕药物和建立新的给药方式提供依据。

结论摘要:

一、 项目完成情况 截止至2013年12月,本课题组已完成课题中要求的研究内容,包括两种不同的纳米级脂质体药物载体醇质体和传递体载5-氟尿嘧啶(5-FU)的构建。利用50 nm孔径的聚碳酸酯膜挤出仪获得50-100nm尺度范围的脂质体微粒。借助电镜、粒度仪观测两种纳米级脂质体微粒载体的形态及粒径,通过超高速离心法和微柱离心法检测两种脂质微粒载药包封率进行质量评价。通过两种脂质体载5-FU悬液及凝胶制剂稳定性、透瘢痕性能及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安全性的评价,优选出纳米级醇脂体作为5-FU的载体作用于体外透瘢痕成纤维细胞及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观测到体外和体内实验中载药醇脂体在成纤维细胞内分布情况、及其对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影响;检测所载药物在体内瘢痕组织的含量、对瘢痕组织的形态以及胶原蛋白分泌水平等影响。阐明纳米级抗瘢痕药物载体进入成纤维细胞的能力和机制,为最终合成新的抗瘢痕药物和建立一种新的给药方式提供依据。二、 取得成果 1. 研究成果成功制备出50-100nm粒径范围的纳米级醇脂体和传递体,运用不同方法分析测算其物理表征,获得较稳定结果,初步建立了两种纳米微粒载体的表征参数。初次评价两种纳米级脂质微粒在离体增生性瘢痕组织的渗透性能及滞留效果,制备出载5-FU醇脂体微粒凝胶以及载5-FU传递体微粒凝胶,评价两者在不同存储温度以及不同时间条件下,粒径的稳定性,结合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安全性的评价,优选出纳米级醇脂体微粒作为5-FU的载体作用与离体瘢痕成纤维细胞及在体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证实纳米级醇脂体利用类似于“内吞作用”机制携带5-FU高效进入细胞内,并观测到其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分泌的作用。通过动物实验证实纳米级载5-FU醇脂体能够有效渗透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降低瘢痕指数,缓解瘢痕组织增生,为脂质微粒药物载体携带5-FU进入增生性瘢痕组织提供相关实验依据。 2. 人才培养情况培养博士研究生一名,硕士研究生两名。 3. 发表论文情况已发表标注受本项目资助的和SCI文章3篇,国内EI收录论文1篇,国内核心杂志论文1篇。 4. 申请专利已申请发明专利两项。 5. 课题延续于2013年申请到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着重研究纳米微粒携带不同药物,及与光动力疗法相结合用于瘢痕治疗的研究。是本课题内容的的延续,也是纳米技术与瘢痕治疗的进一步扩展。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5
  • 2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8 会议论文 7 获奖 2
章一新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