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肉食螨广泛分布于贮藏粮食、植物叶、树皮、地面枯枝落叶和动物巢穴等环境中,能捕食粉螨、叶螨、瘿螨及介壳虫等小型动物,是害螨的生物防治作用物。然而针对肉食螨系统进化及地理分布的研究却很少。本项目拟以肉食螨科中广泛分布且具有生物防治作用的马六甲肉食螨为研究对象,以mtDNA和核基因等为遗传标记,着重从分子水平,并结合形态特征性状来研究马六甲肉食螨系统发生过程和演化途径,同时结合地理历史事件,特别是更新世以来的历史事件,探明其遗传结构和种群扩散模式,阐明种群地理分布格局和进化机制的成因,为马六甲肉食螨的起源进化和分类地位提供合理的解释,也为进一步保护利用马六甲肉食螨提供理论依据。
Cheyletus malaccensis;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Phylogeographical pattern;Pleistocene glaciation;
马六甲肉食螨是一种捕食性螨类,广泛分布于贮藏粮食、植物叶、树皮、地面枯枝落叶和动物巢穴等环境中,能捕食粉螨、叶螨、瘿螨及介壳虫等小型动物。是害螨重要的生物防治作用物。本研究使用线粒体COI基因和12S rRNA基因作为分子标记,调查了马六甲肉食螨的种群遗传结构。本研究从中国境内34个不同采样点的粮食储藏物中,采集到了256只马六甲肉食螨。序列比对后发现,COI基因序列有50种单倍型,12S rRNA基因序列有9种单倍型。基于COI基因序列的单倍型网络图、贝叶斯树以及最大简约树都有3个分支,基于12S rRNA基因序列的单倍型网络图、贝叶斯树以及最大简约树的分支数都为2。单倍型网络图与系统发育树中,单倍型的聚类与它们的地理分布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分子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种群之间的遗传变异相对较小,变异主要发生在种群内部。根据以上结果,我们推测,本研究检测到的马六甲肉食螨种群遗传结构,可能是长期气候环境与近期人为干扰双重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