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金融部门的利益冲突、自我膨胀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理论与实证
  • 项目名称:金融部门的利益冲突、自我膨胀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理论与实证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71103150
  • 申请代码:G030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蔡庆丰
  • 依托单位:厦门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随着经济金融化和金融自由化,金融中介的利益冲突行为日益严重并加剧金融部门的自我膨胀。1980年以来,金融部门的加速自我膨胀导致泡沫经济、金融危机和流动性过剩等问题日益频发,并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消极的影响。本课题首次提出金融部门由于其运作模式而存在自我膨胀机制,金融高管追求自身收入最大化的利益冲突行为加剧了这一自我膨胀机制。本课题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论证金融高管薪酬设计、股权激励等因素容易引发金融部门的非理性扩张,机构投资者规模的扩张也不能有效制约上述利益冲突行为。我们将运用自组织理论对这一自我膨胀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并从历史、国别、理论及实证等多重角度分析金融部门过度自我膨胀对实体经济的消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存在更为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课题最后探讨金融部门的最优规模和虚拟经济的合理边界,结合宏观审慎监管的理论进展,探讨中国如何有效地制约金融部门的自我膨胀。

结论摘要:

随着经济金融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金融部门均出现投资主体机构化的趋势,逐渐演变为各类代理人主导的市场,但我国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跨越式发展并没有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和理性,反而金融中介的利益冲突行为日益严重。我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主要的研究结论有(1)除了传统的薪酬激励机制外,职业忧虑、内幕交易也是金融中介产生利益冲突的重要原因。(2)证券分析师并没有提高市场信息效率,其在评级调整和盈余预测时偏好非基本面的无形信息;而且出于增加个人佣金收入,证券分析师会频繁调整评级,但投资者很难从中获取超额收益,证券分析师还存在提前泄露信息的潜规则;同时证券分析师和机构投资者等信息交易者与个人投资者一样深受情绪影响,会出现具有羊群行为,从而导致资本市场的信息阻塞,加剧市场波动。(3)保荐代表人勤勉尽责的工作有利于降低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程度,并且在持续督导期,市场会对公司更换保荐代表人事件迅速做出反应,特别在创业板。(4)除了无形信息,机构投资者还关心反映公司内在价值及基本面的有形信息,但机构持股和公司高管持股会显著加剧知情交易概率。通过系统的理论剖析后,我们认为金融中介的利益冲突通过道德风险等途径,使金融部门得以非理性膨胀。也就是说,金融部门由于本身运作模式而存在自我膨胀倾向,而金融高管追求私人收益最大化导致的利益冲突行为则加剧了这一机制。上述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论证了金融高管薪酬设计、股权激励等因素容易引致金融中介利益冲突行为,进而引发金融部门的非理性扩张。事实上,1980年以来,金融部门的加速自我膨胀导致泡沫经济、金融危机和流动性过剩等问题日益频发,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了消极影响。运用基于国别的非线性面板数据协整关系模型,我们实证分析金融部门自我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金融发展程度较时,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但一定程度后,金融发展则抑制经济增长,所以两者存在显著的二次非线性关系,监管当局必须加强对金融部门的监管和调控,将虚拟经济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本课题最后部分讨论了金融部门的最优规模和虚拟经济的合理边界,结合宏观审慎监管理论的进展,探讨如何有效地制约金融部门的自我膨胀。我们建议中国应该抓住这个经济转型和金融改革的黄金时期,把握好金融发展规模、提高金融发展质量,从而推动金融适度健康地发展,以更有效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21
  • 4
  • 0
  • 2
  • 1
期刊论文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3 会议论文 1 著作 1
蔡庆丰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