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品牌原产国刻板印象反转机制研究——基于刻板表征理论中的亚分组和去个性化模式
  • 项目名称:品牌原产国刻板印象反转机制研究——基于刻板表征理论中的亚分组和去个性化模式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71172164
  • 申请代码:G02080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王海忠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中山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与现有研究认为品牌原产国刻板印象固化和不变的前提不同,本项目以社会心理学刻板表征理论中的亚分组和去个性化心理加工模式为基础,推断提出原产国刻板印象可以反转的假设。通过系列消费者实验,让消费者接受相同的产品线索(含与原产国刻板印象不一致的"新"线索),启动亚分组和去个性化两种模式,检验它们对原产国刻板印象反转的影响;验证消费者心理加工模式影响原产国刻板印象反转的中介过程;验证消费者个体特质(内隐人格、自我构念、民族中心主义倾向等)对原产国刻板印象反转的调节机制。本研究理论创新贡献在于启动不同心理加工模式,检验它们对原产国刻板印象的影响;揭示消费者深层个体特质对原产国刻板印象反转的调节机制;解构消费者心理加工模式影响原产国刻板印象反转的中介过程。实践上,本研究将为(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领先企业和政府在营销战略(传播、细分等)中,发扬"正面"线索、规避负面印象、提升品牌国际形象提供战略借鉴

结论摘要:

中国产品受负面原产国刻板印象的影响,难以在国际市场收获溢价和美誉度。本项目实证原产国刻板反转的机制,为新兴国家(如中国)提升产品国际形象提供理论指导。本项目共研究检验了原产国刻板印象反转的心理机制,主要运用了心理表征中的亚分组(subgrouping)/去个性化(subtyping)心理加工模型;整体/局部加工机制(Global/Local Mindset)等;检验了原产国刻板印象反转的中介过程;重点检验了消费者个体特征对原产国刻板印象反转的调节作用,具体研究了朴素辩证主义(naive dialecticism)、内隐人格、自我调节等人格变量对刻板原产国印象反转的调节作用。还研究了单个企业或产品负面事件对原产国刻板印象的影响;处于市场弱势地位的新兴品牌利用叙事传播(underdog)对品牌权益的影响; 品牌标识视觉体验、触感体验对新兴品牌原产国刻板印象逆转的影响;品牌与品牌原产国形象的基础理论问题等。在基金项目资助下,主持人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市场营销学科领域国际五大权威期刊之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简称JCP,属于《金融时报》全球商学院评价与排名指定的五大营销学期刊)发表论文;在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SSCI), 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r(SSCI),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nsumer Marketing, 《南开管理评论》,《中国工业经济》,《心理学报》,《管理学报》,《中国软科学》等国内外高水平刊物发表26篇论文;论文发表之后还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国内权威刊物转载。项目实现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理论创新;同时在挖掘中国本土消费者行为和中国本土品牌构建的独特性方面也做出了努力。最终,本项目对构建中国特色和中国优势的营销知识体系具有重要贡献,有助于扩大中国营销学者或以中国市场为素材的学术研究对国际营销学术界的影响。本项目为中央政府国际经贸决策机构,在通过广告传播、公关、新闻、展览、政府外交等方面手段,改变中国品牌负面形象,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影响力和软实力,具有重要的宏观战略指导意义。对于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对于中国经济总量向质量转变,对于增进经济无形影响力和软实力提供了理论指引。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36
  • 0
  • 0
  • 0
  • 0
期刊论文
王海忠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