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红脂大小蠹入侵种群的遗传分化及其爆发的分子机理
  • 项目名称:红脂大小蠹入侵种群的遗传分化及其爆发的分子机理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0370207
  • 申请代码:C040204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4-01-01-2006-12-31
  • 项目负责人:成新跃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 批准年度:2003
中文摘要:

红脂大小蠹是由北美传入我国的一种极为危险的外来入侵种,近年来在我国山西等省爆发成灾。红脂大小蠹种群成功入侵及爆发成灾的分子机理尚未清楚。本研究拟采用AFLP、微卫星DNA和cDNA AFLP等分子标记的方法,从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两个层次着手,研究入侵种群与原产地种群的遗传结构及其分化、以及功能基因群表达的差异。通过对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析与比较,力图揭示我国入侵种群的来源、入侵过程中种群的遗传分化

结论摘要:

红脂大小蠹是由北美传入我国的一种危险性的外来入侵昆虫,近些年来在山西及其周边地区危害严重,并仍在向外扩展。为了弄清其入侵来源,了解其成功入侵的遗传学机制,采用DNA序列分析和微卫星位点多态性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发现,入侵我国的红脂大小蠹种群主要来自美国的一种分布频率较高的单倍型,这种单倍型主要分布在美国中西部,分布范围广,生态适应性强。而且,入侵种群在新的栖息地,因寄主植物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一些新的单倍型产生。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入侵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明显低于原产地种群,说明红脂大小蠹的入侵存在有奠基者效应和种群遗传瓶颈。推测这可能是由于单次少量入侵所引起。根据单倍型的系统发育关系,发现我国红脂大小蠹的入侵种群有两个来源大部分来自美国的中西部,少量来自美国的加州南部。结合已有的贸易资料分析,认为我国的红脂大小蠹来源于美国加州的可能性最大。种群遗传结构研究表明,我国的红脂大蠹种群无明显的地理分化现象,主要是由于其本身的迁移能力和交通运输的频繁,导致强大的基因流存在。此外,研究还发现,红脂大小蠹线粒体基因存在有明显的核渗入现象。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4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成新跃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