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海洋异壁放线菌中免疫抑制剂浅蓝霉素的生物合成研究
  • 项目名称:海洋异壁放线菌中免疫抑制剂浅蓝霉素的生物合成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1070045
  • 申请代码:C0102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张长生
  • 负责人职称: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海洋微生物已成为活性先导化合物的新源泉。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往往具有独特、新颖和复杂的化学结构,为发掘新颖酶学机理和学习天然生物合成机制提供了很好的材料。浅蓝霉素家族抗生素具有独特的二联吡啶环结构,很有潜力被开发成为新型免疫抑制剂。我国自主分离的海洋异壁放线菌Actinoalloteichus sp. WH1-2216-6能生产8种浅蓝霉素类化合物,包括三个新化合物浅蓝霉素F,G和H。本项目拟以浅蓝霉素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以下研究(1)克隆和鉴定浅蓝霉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簇;(2)采用细菌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手段,对浅蓝霉素的生物合成基因进行体内阻断突变、异源表达或者体外生化功能鉴定等研究,深入解析浅蓝霉素的生物合成机制,包括二联吡啶环的合成机理,N-P450氧化酶的生化功能,脱氧糖基的生物合成及其与吡啶环的偶联机制等等;(3)研究浅蓝霉素糖基转移酶在糖基多样化浅蓝霉素方面的应用价值。

结论摘要:

浅蓝霉素A具有独特的二联吡啶结构,很有潜力被开发成为新型免疫抑制剂。我们从浅蓝霉素生产菌株海洋异壁放线菌Actinoalloteichus cyanogriseus WH1-2216-6中成功克隆到了44.6 kb的浅蓝霉素A生物合成基因簇,在Streptomyces coelicolor YF11中实现了该基因簇的异源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基因簇包含24个开放阅读框,其中20个可能和浅蓝霉素生物合成相关,包括参与转运调节的基因5个,吡啶环合成基因7个,后修饰基因8个。对浅蓝霉素A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进行了体内敲除和体外酶学研究,共得到10个浅蓝霉素相关的代谢产物,阐明了氨基水解酶crmL,氧化酶crmH,单肌氨酸氧化酶crmD等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发现了一种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途径中保护/去保护机制,阐明了二元组分单加氧酶CrmH催化肟基形成的机理。发表论文7篇,含JACS和OL等SCI期刊4篇。培养博士生1名,硕士生1名。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9
  • 1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4 会议论文 4 获奖 2
期刊论文 5 会议论文 26 著作 3
张长生的项目
期刊论文 29 会议论文 6 专利 2
期刊论文 4 会议论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