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食含有肌胃糜烂素的鱼粉配合饲料是引起养殖的鸡鸭鱼等产生肌胃糜烂、吐黑、死亡等现象的重要原因。肌胃糜烂素主要是红肉鱼在鱼粉制造过程中,通过直火干燥而形成的一种生物胺。研究报告显示肌胃糜烂素是由鱼粉原料的组胺或者是组氨酸和赖氨酸在鱼粉生产中,由直火加热或干燥温度超过130度时发生反应而形成的。至于是哪些物质参与形成反应及反应时的影响因素至今国内外还没展开具体的研究。通过我们的初步研究,组胺存在的情况下,确实有利于肌胃糜烂素的形成。本项目在项目负责人开发了简易迅速的肌胃糜烂素的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利用课题组成员合成的肌胃糜烂素标准品,拟利用HPLC和滤纸电泳技术,通过放射性标记实验,质谱分析,探讨鱼粉制造过程中,肌胃糜烂素形成机理,形成中的影响因素及控制过程,为鱼粉制造厂家、饲料加工业及养殖业的肌胃糜烂素的控制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Gizzerosine;histamine;pH;dried temperature;
本研究是通过在组胺的存在情况下,高温加热的鱼粉产生了肌胃糜烂素,而且通过质子偏共振自旋去耦实验发现肌胃糜烂素分子中含组胺残基和赖氨酸残基,在此基础上,肌胃糜烂素的形成和组胺和赖氨酸有直接关系。因此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泳、LC-Mass、组织切片等技术和小鸡的生体实验,首次发现(1)肌胃糜烂素的生成随着鱼粉原料中组胺浓度的增加成正比增加;(2)在130℃左右干燥鱼粉,鱼粉中肌胃糜烂素的生成量最高;(3)在鱼粉干燥pH为6.5时,鱼粉中肌胃糜烂素的生成量为最多;(4)低剂量10ppm 的肌胃糜烂素能诱导小鸡产生肌胃层组织溃烂现象。上述的结果证实,鱼粉原料中组胺的存在确实能导致小鸡产生肌胃糜烂现象,肌胃糜烂素的形成受组胺浓度、pH、温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