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目前对动态舒适热环境研究中存在的人体生理、心理响应指标不明确,热环境的动态舒适性的热物理参数表征不明确,以及缺乏对动态舒适热环境的科学评价等问题,该项目通过对热环境影响下的人体新陈代谢、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等生理项目的测试,以及对人体电生理、认知能力等的心理实验和问卷分析等心理测试研究,结合医学动物实验,解析动态热环境下的人体生理心理参数的响应基础,寻找不同热环境下的人体生理、心理参数响应机理,探索人体在热环境变化过程中的生理、心理响应特征;提出基于上述生理、心理参数的动态热环境舒适性的综合评价方法;探索基于空气温度、湿度、气流、表面辐射温度以及人体着装热阻等热物理参数的动态热舒适环境的营造机理,通过室内动态舒适热环境的营造过程的分析,寻找提高建筑能效的基本方法。提升建筑环境学科研究水平,并为建筑热环境改善技术的研发,以及建筑热环境相关的国家法规、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Thermal comfort;Dynamic thermal environment;Human thermal response;Thermal environment evaluation;Energy efficiency creation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舒适居住条件不断追求,对室内热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怎样的热环境才是舒适的?室内各项物理参数变化对人体热舒适会产生什么影响?因此,以人为本,明确人体可接受的热舒适条件,解决多参数热环境作用下人体热舒适的评价方法具有迫切及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项目组开展以下研究 1、通过对不同热环境状态下人体生理参数测试,并结合心理测试、心理实验、问卷调查等方式,辅以医学动物实验,遴选出了包括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皮肤阻抗、皮肤温度、体温等5个适用于人体热反应评价的生理指标,并深入研究了各指标对热环境的响应特性; 2、通过在全国不同气候区九个城市开展2万余例建筑热环境与人体热舒适调查,同时开展实验室人工环境、自然环境中不同热湿工况条件下以及突变环境下的共计500余人次的人体热反应和热舒适实验,探明了人体在动态热环境过程中的生理、心理响应机理; 3、分析比对包括国际ISO7730、美国ASHRAE55系列等国内外热环境标准体系,着重分析了国际通用评价指标PMV-PPD的适用条件与范围,以及适应性评价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并结合大量人体实验与现场调查分析结果,创新性提出了基于人体生理、心理指标的适用于非人工冷热源环境下基于图表和计算的两种动态热舒适评价方法;主编完成《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50785-2012),并于2012年由国家主管部分颁布实施,标准审查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标准填补了我国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的空白,提出的非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评价方法为国内外首创,标准的编写达到了国际水平”;项目组受邀参加国际热舒适标准编写工作。 4、剖析我国居民在室内不同热湿环境条件下的行为调节方式;并针对人体在实际动态环境中的适应性表现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为解决多参数热环境作用下人体热舒适的评价方法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通过对不同相对湿度和风速环境下的人体实验,分别提出相对湿度和风速对室内舒适温度的补偿关系模型,解决了高温高湿环境条件下,提高风速改善人体热舒适的评价问题,确定了动态舒适热环境营造的基本原理; 5、分析了室内动态热舒适下被动式建筑技术对建筑能耗的敏感性,并通过对营造室内舒适热环境的建筑技术进行了工程测试与应用,为营造建筑室内舒适热环境奠定了理论与数据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