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车联网环境下交通信息动力学特性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 项目名称:车联网环境下交通信息动力学特性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51108191
  • 申请代码:E0807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林培群
  • 依托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车联网交通信息动力学主要研究车联网"信息感知与即时交互诱导"环境下交通引导信息对驾驶者和交通系统的动态影响。本课题在车联网相关实验和城市GPS浮动车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信息论中的IG(信息增益)模型对不同类型交通信息的敏感性进行定量评价,基于改进的Bayesian网络分类算法获取敏感交通信息影响下的非确定性路径选择规则表,并运用非集计数学分析方法建立驾驶者的避堵路径选择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传统元胞自动机(CA)物理模型进行扩展,建立考虑车联网(VN)信息交互、引导因素的VNCA模型并开发相应的仿真系统,利用多态仿真和核聚类统计学习方法逐步探索、揭示车联网环境下交通引导信息对交通系统的动态影响机理。相关研究成果对信息动力学、交通诱导技术和交通仿真技术的发展,对车联网在交通工程领域的应用推广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论摘要:

经过三年的研究工作,本课题基本完成各项研究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在车联网相关实验和城市GPS浮动车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信息增益模型对不同类型交通信息的敏感性进行定量评价,基于改进的Bayesian网络分类算法获取敏感交通信息影响下的非确定性路径选择规则,并运用非集计数学分析方法建立驾驶者的避堵路径选择模型,相关研究成果物化于“实时路径诱导环境下路网交通流演化分析软件”(软件著作权号2012SR118740)和“城市交通运行监测与信息发布软件”(软件著作权号: 2013SR076804)。二是提出车联网环境下的交叉口协同控制模型与算法,实现一种全新的交叉口交通流组织模式,为未来车联网车辆、自动驾驶车辆的组织优化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相关研究成果物化于“车联网技术环境下交通控制仿真软件”(软件著作权号0705801),并申请发明专利1项。三是研究基于车联网的移动式交通信息采集技术,提出一种基于亮度组合模式的鲁棒识别方法,改变目前视频检测技术基于“背景差分”的模式,大幅提高动态视频交通信息采集的准确度,相关成果物化于京港澳高速公路的实际应用系统中,并申请发明专利3项(已获授权2项)。四是将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广州市BRT系统的运行优化工作中,取得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本课题负责人因此于2014年1月受邀参加交通运输工程领域最权威的国际学术会议(美国TRB学术年会)并作主题演讲。作为前沿性课题,相关研究成果还作为主要材料编入本科教材《智能交通系统》中(2014年,人民交通出版社)。课题研究成果作为主要支撑材料,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次(排名前3均为本课题负责人和主要参与人),撰写学术论文10余篇。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6
  • 3
  • 3
  • 0
  • 1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20 会议论文 4 专利 5
期刊论文 47 会议论文 81 获奖 2 著作 3
林培群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