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在胰腺癌综合治疗中协同增敏作用的机理研究
  • 项目名称: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在胰腺癌综合治疗中协同增敏作用的机理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81071281
  • 申请代码:H1826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陈克敏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有一定的疗效已被临床所接受,并在目前联合化疗等的综合治疗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从我们目前的临床实验和结果提示125I粒子联合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治疗胰腺癌具有一定的协同增敏作用,但有关其疗效的病理生理基础及相关协同增敏作用的机理尚未阐明。本实验拟行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吉西他滨综合治疗胰腺癌的动物实验研究,用Micro-PET/CT动态定量分析,精确计算肿瘤葡萄糖代谢率及获取肿瘤葡萄糖摄取常数(Ki),以检测肿瘤对治疗的反应性,用MRI功能成像评价肿瘤内部坏死率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行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进行其疗效评估、病理生理基础研究及125I粒子在综合治疗中协同增敏作用的机制研究,为其临床合理应用及推广、及其与常规化疗法联合应用的抗肿瘤治疗新模式提供实验基础和可靠的理论依据。

结论摘要:

虽然临床实验提示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与吉西他滨联合治疗胰腺癌可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但有关其疗效的病理生理基础及相关协同增敏作用的机理尚未阐明。本研究对胰腺癌动物模型进行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吉西他滨治疗,通过影像学、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对其疗效的进行评估并探讨其病理生理基础。研究主要应用(1)MRI功能成像评价肿瘤治疗前后内部坏死率和蛋白质含量变化,证实应用ADC值和Ktrans值可判断肿瘤的坏死区并测量其范围,治疗组肿瘤ADC值增高和Ktrans值下降,说明其坏死更为明显;应用MTR可以反映组织结构中蛋白质的含量,治疗组MTR值下降明显,说明肿瘤内实质细胞坏死崩解,蛋白质含量降低。(2)能谱CT评估肿瘤治疗后的碘含量值和微循环灌注变化,证实标准化摄碘值和肿瘤微血管密度存在正线性相关,治疗组肿瘤标准化摄碘值明显降低,说明治疗后肿瘤血供减少。(3)Micro-PET/CT定量分析肿瘤葡萄糖代谢率,治疗组18F-FDG SUV值明显降低,说明肿瘤葡萄糖代谢率减低,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受到抑制。(4)同步辐射成像评估肿瘤新生血管形态及空间分布变化,同步辐射成像可显示直径大于20μm的肿瘤新生血管,治疗组肿瘤新生血管明显减少,肿瘤中央坏死区无微血管结构,说明治疗后肿瘤的微血管受到抑制。研究提示125I粒子与吉西他滨联合治疗可抑制和/或破坏胰腺癌新生血管,减少肿瘤血供,抑制肿瘤的生长和增殖,使肿瘤内部更易出现坏死,初步证实了125I粒子联合GEM治疗胰腺癌具有一定的协同增敏作用。本研究发现治疗组胰腺癌真核延伸因子1A2(EEF1A2)表达下降,EEF1A2基因可能通过调节下游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125I粒子联合GEM 可能是作用于EEF1A2基因从而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及新生血管形成。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8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陈克敏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