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自从1999年起开始要求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披露非经常性损益,并在随后的9年时间内进行了4次相关要求与修订,监管部门的重视程度引起了本课题的研究兴趣。本课题主要采用经验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非经常性损益的信息披露管制效果、盈余管理方法及信息含量与价值相关性,并对国际相关管制经验进行梳理,分析了中国非经常性损益要素确认与利润表重构问题。研究结果发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1999年、2001年和2004年的三次非经常性损益管制规范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并且可以提高盈余信息质量;中国上市公司操纵正的非经常性损益以避免报告损失及运用分类转移的方法以提高核心盈余;监管制度化对信息使用者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投资者理解非经常性损益信息,并在投资决策时使用该信息;借鉴国际经验,我国需要合理确定非经常性损益的确认标准和披露方法,并基于盈余持续性对利润表进行重构。本课题研究内容有助于加强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监管、进一步提高盈余信息披露的质量,对于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监管的经济后果、有效地指导投资实践、促进中国证券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英文主题词Special Items; Earnings Management; Market Reaction; Regulation Effect; Information Disclos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