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西藏东南部亚高山暗针叶林林隙动态研究
  • 项目名称:西藏东南部亚高山暗针叶林林隙动态研究
  •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31060113
  • 申请代码:C1607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罗大庆
  • 负责人职称:研究员
  • 依托单位:西藏农牧学院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运用林隙动态研究理论,以藏东南地区色季拉山及毗邻地区分布的急尖长苞冷杉林和林芝云杉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定点观测和实验室分析,对亚高山暗针叶林的林隙干扰状况、暗针叶林种群和群落的林隙干扰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与研究。主要围绕林隙特征、林隙生态环境特征、林隙树种更新动态3个方面,分析亚高山暗针叶林自然干扰格局、林隙基本特征以及林隙形成木生物量、碳素和其他主要养分元素贮量及其分解状况;以光照、土壤和小气候特征为主导因素分析林隙生态环境空间异质性、时效性;树种更新与林隙过程相关性及动态。旨在认识亚高山暗针叶林动态小尺度格局及其生态学意义,揭示藏东南亚高山暗针叶林这一典型生态系统在自然干扰下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和自我维持机制。为深入开展西藏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长期动态变化及其调控机理研究奠定基础,为高山针叶林的科学保护和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结论摘要:

摘 要 西藏的暗针叶林是欧亚大陆暗针叶林最西南的一部分,也是是藏东南湿润山地亚高山地带的显域性植被。在藏东南的亚高山暗针叶林中普遍存在着林隙干扰现象。本课题主要围绕藏东南急尖长苞冷杉林和林芝云杉林的林隙干扰过程、环境特征和更新动态研究分析了林隙空间异质性、实效性及其与非林隙的异同。藏东南亚高山暗针叶林林隙通常是不同年代的死亡树木多次干扰形成,冷杉林林隙的年干扰频率为0.29%,干扰周转期为345a,林隙(冠空隙)面积在23~350m2之间;云杉林在19~230m2之间。干扰方式主要是乔木树种的干基折断、其次为拔根倒和干中折断,冷杉林中前两类死亡木数量为81 n ?hm-2 、生物量76 t ?hm-2;林芝云杉林林隙各类型死亡木73 n?hm-2,总生物量为16.73t?hm-2。林隙内树种更新密度大于郁闭林下,林隙对幼树的生长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与非林隙相比较,林隙的总辐射日变幅和年变幅相对较小,年辐射量和日辐射量均低;空气气温介于旷地与林内之间,接近林内与旷地差异显著。土壤主要养分含量为林隙量>郁闭林分>林间空地。本层植物和灌木层植物的物种丰富度表现为林隙>林间空地>郁闭林分;林隙和郁闭林分间的物种更替频繁,替代率较高,而林隙和林间空地间的物种更替较少,替代率较低。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0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55 会议论文 3 著作 4
罗大庆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