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土传黄瓜枯萎病发病机制研究
  • 项目名称:土传黄瓜枯萎病发病机制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1172020
  • 申请代码:C15070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郭世伟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黄瓜连作土传枯萎病严重限制了设施农业和大田黄瓜的生产。本项目在田间防治的基础上,拟采用室内盆栽培养、土壤-营养液联合培养的方法,研究黄瓜在连作土壤上病原菌侵染与黄瓜枯萎病发病的内在联系。通过分析发病植株体内的水分关系,及其在病原菌侵染后的变化情况,探讨不同发病情况的植株水分吸收与运输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病原菌侵染与毒素产生部位及其作用方式,阐明黄瓜叶片萎蔫的原因,理论上揭示土传黄瓜枯萎病发病的生理生化机制。本研究将植物营养生理学与植物病理学有机结合起来,项目研究成果不仅为研究土传黄瓜枯萎病发病机制开拓新的思路,也有助于为生产中进一步提高黄瓜抗枯萎病提供理论依据。

结论摘要:

黄瓜枯萎病是一种真菌性土传病害,严重影响了黄瓜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采用土壤培养及营养液培养的方式,研究了病原菌侵染对黄瓜植株水分、光合特性、毒素产生及作用方式等的影响,探讨了黄瓜枯萎病的发病生理机制。结果表明(1)病原菌侵染后黄瓜植株的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gs)、叶片含水量及叶片水势均显著降低;而E/gs显著上升,说明病原菌侵染促进了叶片非气孔水分散失。虽然病原菌侵染显著降低了导水率,但植株红墨水吸收结果表明,侵染植株叶片中红墨水的吸收量显著高于健康植株。此外,通过电镜观察侵染植株的叶片细胞膜,及分析叶片H+-ATPase酶活性及叶片电导率,发现侵染植株叶片细胞膜遭到严重破坏,说明尽管发病植株茎秆萎缩,但植株的水分吸收及运输仍能满足叶片的需求;病原菌的侵染导致叶片细胞膜受伤害,从而使水分直接以非气孔形式散失,叶片水分平衡遭到破坏,最终导致植株萎蔫。(2)在侵染前期,病原菌的侵染导致叶片ABA含量升高、气孔关闭、叶片温度升高。叶片温度与蒸腾速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然而,植株叶片在光下和暗处呈现不同的响应在光下,发病植株的叶片温度显著高于健康植株;在暗处,发病植株的叶片温度却显著低于健康植株,说明发病植株中叶片的水分散失不是通过气孔,而是从伤害细胞中扩散出去的。在侵染后期,侵染植株叶片水分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叶片组织脱水坏死,从而导致植株叶片温度持续上升。上述结果说明,FOC的侵染能够导致叶片细胞膜伤害,使水分直接从受伤害的细胞中扩散出去,破坏叶片水分平衡,最终导致植株萎蔫。通过监测叶片在光下和暗处的温度响应,红外热像仪不仅可以直接非损伤的监测土传病害的发生过程,同时还能揭示植株体内与水分状况相关的生理过程。(3)病原菌毒素(FA)处理后,叶片气孔关闭、叶片温度上升。在光暗交替环境中,FA处理植株在光下的叶片温度显著高于健康植株;在暗处,FA处理植株的叶片温度却显著低于健康植株。此外,FA处理后黄瓜植株叶片细胞膜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韧皮部烫伤对黄瓜植株FA的吸收以及分布无影响,FA主要通过木质部进行运输。由此可见,FA能够诱导植株叶片细胞膜伤害,使水分以非气孔途径散失,最终导致植株萎蔫。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21
  • 0
  • 0
  • 0
  • 0
期刊论文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 会议论文 1
郭世伟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