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早型星系的测光研究
  • 项目名称:早型星系的测光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10973011
  • 申请代码:A03020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夏晓阳
  • 负责人职称:研究员
  • 依托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通过对低红移的亮早型星系样本的精确测光研究,探讨测光如何影响光度函数亮端的早型星系的光度测量。将结果与从COSMOS等深巡天样本中选出的红移1以内的亮红星系(LRG)的结果比较,研究大质量早型星系在这8Gyr期间质量和尺度的增加过程。 同时还将通过对近邻的高分辨观测的"干并和" (dry merger)和"湿并和"(wet merger)星系样本的等光轮廓分析(isophotal analysis),研究这些并和过程对星系的等光轮廓形状(shapes)和动力学性质的影响。与理论模型比较,本项研究将对大质量早型星系的恒星质量的聚合历史(stellar mass assembly history),以及"干"、"湿"并和过程的作用加深了解,并对理论模型给予更好的限制。

结论摘要:

在项目执行期间,我们完成了对从SDSS DR7选出的2429个亮早型星系的完备样本的精确测光和分析工作。研究表明SDSS源表低估了早型星系亮端的光度,尺度(size)和空间密度。SDSS源表对早型星系最亮端的测量丢失了30%的光,由此导致早型星系亮端的数密度被低估了一个量级。与近年来的高红移亮早型星系研究的结果比较,我们的结果对目前最流行的近邻的最亮的早型星系是通过干的小并和(minor dry merger)而形成的模型提出了更严重的挑战。我们还基于HST和SDSS图像,对亮的早型星系的等光轮廓做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中心有core 或power-law的星系并不直接对应于整体为boxy 或disky星系。这对星系动力学给出限制。在项目执行期间,我们还完成了基于我们自己获得的竞争激烈的西班牙30m毫米波望远镜对近邻红外极亮的QSOs(IRQSO)样本的分析工作,并与有CO观测的所有高低红移QSO样本比较,结果表明无论星系中心AGN的活动还是超新星爆发都不能够加热和吹散星系中心盘上的冷气体。在这个阶段黑洞和星系核球并不共同增长。所以在近邻观测到的黑洞质量和核球质量的相关关系的建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并不是原先预言的星系核球和中心黑洞一直在共同增长,这对现在广泛认可的反馈过程提出质疑。在此期间还开始了对高红移的Lys 发射线星系(LAEs)的研究。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3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夏晓阳的项目
期刊论文 7 会议论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