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水洞沟古人类石器技术与生存环境研究
  • 项目名称:水洞沟古人类石器技术与生存环境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40472016
  • 申请代码:D02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5-01-01-2007-12-31
  • 项目负责人:高星
  • 负责人职称: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04
中文摘要:

本项目拟对独具特色的水洞沟遗址2002~04年调查与发掘获得的新材料进行综合研究,内容涉及石器技术特点的界定和人类行为模式的建立;水洞沟石器工业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定位和其反映的东西方人群迁徙与交流,精确的时代框架的确立和生存环境背景的重建。研究方面包括石制品的模拟实验、微磨损观察、拼合和类型、形态研究;石制品和装饰品、灶塘等遗物和遗迹的空间分布关系和埋藏特点;用AMS、热释光、光释光等方法测定人类生存的时代;用孢粉分析、粒度分析、磁化率分析、有机碳测试、CaCO3测试和同位素分析等手段复原遗址的形成过程和古生态、古环境。该项目通过多学科手段阐释特定时期、特定地域古人类技术、行为方式和经济形态与自然环境的耦合关系,探索在更新世晚期发生中西方人群迁徙和族群替代的可能性,诠释水洞沟遗址所表现出的华北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突变的原因,对现代东亚人类的起源问题和古人类演化模式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解释。

结论摘要:

本项目拟对独具特色的水洞沟遗址2002~04年调查与发掘获得的新材料进行综合研究,内容涉及石器技术特点的界定和人类行为模式的建立;水洞沟石器工业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定位和其反映的东西方人群迁徙与交流,精确的时代框架的确立和生存环境背景的重建。研究方面包括石制品的模拟实验、微磨损观察、拼合和类型、形态研究;石制品和装饰品、灶塘等遗物和遗迹的空间分布关系和埋藏特点;用AMS、热释光、光释光等方法测定人类生存的时代;用孢粉分析、粒度分析、磁化率分析、有机碳测试、CaCO3测试和同位素分析等手段复原遗址的形成过程和古生态、古环境。该项目通过多学科手段阐释特定时期、特定地域古人类技术、行为方式和经济形态与自然环境的耦合关系,探索在更新世晚期发生中西方人群迁徙和族群替代的可能性,诠释水洞沟遗址所表现出的华北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突变的原因,对现代东亚人类的起源问题和古人类演化模式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解释。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27
  • 0
  • 0
  • 0
  • 1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0 会议论文 1 著作 1
高星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