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太阳日珥/暗条的高分辨率观测研究
  • 项目名称:太阳日珥/暗条的高分辨率观测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10973019
  • 申请代码:A03040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周桂萍
  • 负责人职称:副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日珥/暗条是太阳上最常见的结构之一,其最早于1842年被观测,此后得到大量观测,并被广大太阳研究者分析探讨,建立了不同的暗条结构模型,但由于观测分辨率和波段的局限性,其结构、形成和演化一直未被真正理解。本项目拟基于最新发射的太阳卫星Hinode高时空分辨率及多波段观测数据,并可能联合怀柔向量磁场、SOHO, STEREO等卫星的观测数据,主要研究(1)暗条自身磁场和背景磁场结构的特征及关系;回答暗条是否有自身磁场,如何被支撑等;(2)暗条的形成和消失,探讨其机制;回答暗条物质是来源于光球、色球、过度区还是日冕?是等离子体注入、日冕等离子体凝聚、还是其它具体机制?(3)暗条的爆发机制及与其它太阳活动(如耀斑)的关系;暗条活动与环境矢量磁场演化关系。力争利用高分辨率、多波段的最新数据,以暗条作为突破点,理解太阳磁活动。

结论摘要:

日珥/暗条是太阳上最常见的结构之一,得到大量观测,并被广泛研究,建立了不同的暗条结构模型。了解其结构、形成和爆发过程将会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 Mass Ejection, CME)。本项目主要研究暗条的磁场结构、形成、消失以及与其它太阳活动(如耀斑/CME)的关系。原计划“发表5-6篇有一定影响的学术论文”,实际发表了标注本基金资助的论文13篇,其中SCI收录12篇。本项目主要成果有(1)通过详细分析与暗条爆发相关CME日面源区活动及磁场演化,结合行星际CME的局地观测,第一次观测证认活动区暗条系统上方存在大尺度横向电流片,并能扩展传播到行星际空间;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暗条爆发与环境矢量磁场演化以及CME初发关系,并说明CME源区具有多重复杂磁场拓扑结构;(2)基于高分辨率空间数据,详细分析微活动与暗条结构形成、消失以及物质注入的关系;暗条扭缠结构的形成和众多的微活动密切联系,暗条物质来源于光球或色球层物质蒸发注入,而暗条足点处光球磁场的演化导致暗条扭缠结构不稳定剥离解散;(3)详细分析太阳上网络和网络内磁元的分布、寿命、演化和双极浮现特征,揭示这些小尺度磁场对日冕活动的重要贡献。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3
  • 1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2 会议论文 2
期刊论文 22 会议论文 23 获奖 1 著作 4
期刊论文 16 会议论文 2 著作 1
期刊论文 10 会议论文 5 著作 2
周桂萍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