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激光尾波场加速器中多功能等离子体通道的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
  • 项目名称:激光尾波场加速器中多功能等离子体通道的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
  •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 批准号:11147027
  • 申请代码:A05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汪春梅
  • 依托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激光尾波场加速器(LWFA)可实现比通常射频加速高三个量级的加速电场(高达100 GV/m),是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微型加速器和先进光源。利用LWFA产生高质量加速电子束,必须首先解决三个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瑞利散射;电子失相;电子的注入。理论研究指出特定的径向等离子体密度分布对激光具有引导作用;特定的轴向密度分布则能提高尾波的相速度,缓解电子失相;陡峭的下坡式等离子体密度可以降低电子注入阈值,有利于可控电子注入的实现。本申请项目将通过磁流体力学模拟计算,结合粒子模拟,研究等离子体通道中影响密度分布的原因。设计方案对通道的径向和轴向密度进行调整,实现集光引导、缓解电子失相、降低电子注入阈值于一身的多功能等离子体通道。

结论摘要:

激光尾波场加速器的加速电场远高于传统加速器的加速电场,是加速器小型化进程中的最佳选择。但是,要想利用激光尾波场加速器获取单一高能电子束,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瑞利散射;电子失相;电子注入。本项目围绕激光尾波场加速器存在的这三个问题,理论研究了可以引导强激光、缓解电子相位失谐、实现电子注入的等离子体通道应该具有的特征,并借助计算机模拟提出实现激光引导、辅助电子注入的有效方法。 项目研究了等离子体密度下坡梯度和电子注入阈值之间的关系,发现当等离子体密度下坡长度远小于等离子体波长时,可以用另一种机制来解释电子注入,即部分电子在高密度和低密度两个区域之间来回震荡时,电子从高密度区返回低密度区后,其相位会发生前移,导致电子自发注入尾波场。该机制要求在超短距离内实现等离子体密度的陡降,这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在本项目开展之前,激光尾波场加速器中未见成功实现等离子体密度陡降的报道。为了利用等离子体密度陡降实现电子自发注入,我们通过超声速气流形成脱体激波,在一个分子平均自由程内成功实现密度陡降,并利用不同的气流和攻角控制电子的密度梯度,电子密度梯度的有效控制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电子束质量。与其它电子注入方法相比较,用激波方法实现电子注入在实验上更简单、更易于操控。 另外,我们对光引导通道进行了系统研究,针对毛细管放电光引导通道开展了系统的分析和计算。通过研究对引导通道的形成机理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发现,当管内气体流动缓慢时,管壁冷却是导致电子密度轴线最小的主要原因,这样的电子密度分布能够对激光产生会聚作用,有效缓解因瑞利散射而造成的激光能量损失。 综上所述,我们对电子注入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陡峭密度下坡注入机制,并利用超声速气流成功实现陡峭密度下坡,开辟了一条实现电子束注入的新途径。同时,对激光引导通道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光引导通道形成的机理。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5
  • 3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31 会议论文 8 获奖 4 专利 5
汪春梅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