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氮沉降增加温带森林土壤N2O排放的微生物作用机制
  • 项目名称:氮沉降增加温带森林土壤N2O排放的微生物作用机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21107109
  • 申请代码:B0706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陈哲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多数关于大气氮沉降的研究显示氮的输入增加了森林土壤N2O排放,且存在季节性的排放差异,但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土壤微生物的驱动机制还不太了解。本研究以长白山温带阔叶红松林氮沉降模拟试验为依托,基于6年野外观测数据的结果,拟采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方法,包括PCR、T-RFLP、荧光定量PCR、克隆文库构建等技术,结合实验室培养试验、土壤属性测定,分析不同形态氮沉降作用下,森林土壤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关键功能微生物种群演变与土壤源N2O排放的季节性变异特征的关联机制,揭示氮沉降增加土壤源N2O排放的微生物作用机理,为寻找对森林土壤氮沉降或"氮饱和"敏感的功能微生物提供基础理论和方法。

结论摘要: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储存了大量的氮,气候变化(氮沉降,增温和降雨减少)可能会影响土壤N循环从而影响着温室气体N2O的产生和消耗(N2)。在本项目的支持下,我们做了大量实验室分析工作,分析上述气候变化因素对N2O和N2产生的微生物学机制。 本研究结果显示,六年连续的氮沉降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硝化细菌AOA和AOB的数量,对反硝化细菌数量的影响因不同基因而异。而增温和降雨减少的共同作用下,土壤硝化细菌丰度和多样性显著增加,而反硝化细菌丰度和多样性显著降低,相关分析显示土壤湿度可能是控制这两种功能种群的关键因子。 我们设计了不同温度和氧气条件的培养实验,对土壤添加碳氮源,结合“Helium-gas-flow-soil-core”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15N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来分别直接测定N2O和N2的排放、反硝化基因cnorB(NO还原酶基因)和nosZ(N2O还原酶基因)的丰度和表达、总氨化速率和DNRA(硝酸盐异化还原成氨)速率,以期能反应气候变化处理(增温和降雨减少)对N2O和N2的排放潜式,相关的微生物作用机制以及DNRA和反硝化作用竞争NO3--N的消耗。实验结果显示,气候变化(增温和降雨减少)处理降低了土壤cnorB基因的丰度,但是对nosZ基因丰度没有显著影响。与DNA水平相反,气候变化增加了cnorB基因的表达量,且与N2O的排放趋势一致,而nosZ的表达量与N2排放成显著的正相关(R2=0.83)。但是气候变化对总反硝化潜式(N2O+N2)和DNRA速率的变化不显著。值得注意的是,DNRA速率达到了反硝化速率的三分之一,因此与反硝化相比,DNRA同样能够显著的竞争底物NO3--N,对森林土壤N素保持可能会有显著的贡献。本研究揭示了以nosZ基因表达为分子标志物,为解决N2损失量的估算上提供了新颖且重要的方法和依据。 本研究的培养实验投稿到土壤学一区杂志“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目前已经修回(稿件编号SBB9800R1),等待结果。另外两篇英文论文已经完成初稿,并且于2013,2015两年被选为EGU(European Geosciences Union)口头报告,报告编号分别为EGU2013-7471 和EGU2015-1487。

相关项目
陈哲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