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浅水污染湖泊底泥疏浚前后水土(微)界面重金属迁移转化过程与机理研究
  • 项目名称:浅水污染湖泊底泥疏浚前后水土(微)界面重金属迁移转化过程与机理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40702058
  • 申请代码:D0218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8-01-01-2010-12-31
  • 项目负责人:刘恩峰
  • 负责人职称:副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07
中文摘要:

基于浅水湖泊水土界面环境条件复杂,野外原位进行重金属迁移转化研究难度较大的问题,研发了水土界面过程室内模拟孵化系统、间隙水连续采集装置。研究了原位与室内模拟疏浚条件下南四湖/太湖水土界面重金属迁移变化规律。野外原位条件下,污染较重的梅梁湾水土界面重金属浓度高于太湖湖心区,夏季最为突出,主要与有机质矿化分解作用下沉积物中可提取重金属形态转化有关;但不同湖区水土界面重金属浓度梯度不显著,梯度扩散不是太湖沉积物-上覆水系统中重金属发生迁移的主导因素。室内模拟静态条件下(20天),原状及模拟疏浚沉积物水土界面重金属浓度均未发生显著变化;污染较重的南阳湖区原状沉积物间隙水及界面上覆水Cr、Cu、Ni、Zn、Pb浓度高于独山湖区,而模拟疏浚岩芯水土界面重金属浓度一致,与新生沉积物表层重金属有效结合态含量相似吻合,指示了重金属赋存形态对水土界面重金属浓度的主导作用;不同类型沉积物均表现为重金属的"汇"。模拟疏浚扰动条件下(39天,25℃),污染较重的南阳湖水体Eh迅速降低,24h后趋于稳定;虽然不同类型沉积物中重金属有效结合态含量与组成差异较大,但初始扰动过程并未导致颗粒态重金属向溶解态的大量释放。

结论摘要:

英文主题词water-sediment interface; heavy metal;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dredging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7
  • 0
  • 3
  • 0
  • 0
相关项目
刘恩峰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