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是内源性镇痛系统的关键部位,嘌呤受体与疼痛信息的传导和调制密切相关,电针治疗神经性疼痛效果显著。本课题组在电针治疗神经痛大鼠中发现多次电针刺激后大鼠PAG神经元上P2X7受体表达逐渐增多伴电针镇痛作用减弱,因此设想PAG神经元上P2X7受体的活化介入了电针耐受的形成过程。为证实此假说本研究采用神经痛大鼠模型,结合在体和离体实验,运用行为学、形态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电生理学方法观察电针激活PAG中P2X7受体后 ①活化的P2X7受体促进CCK-8在PAG的释放,CCK受体与阿片受体相互作用引起阿片受体功能下降;②活化的P2X7受体直接与阿片受体相互作用引起阿片受体功能下降,最终导致电针耐受形成,并对其分子机制进行探讨。本课题可加深对脊髓上结构嘌呤受体在疼痛调制中的作用和对电针耐受机理的认识,为神经性疼痛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analgesia tolerance;midbrain periaqueductal gray;P2X7 receptor;D-serine;opioid mu receptor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是机体内源性镇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外侧区(lPAG)或腹外侧区(vlPAG)是镇痛最有效的部位,也是镇痛耐受形成和维持机制中的关键部位。阿片类药物和外周穴位电针(EA)刺激是临床常用的镇痛手段,但多次吗啡暴露或电针刺激后易导致镇痛耐受的形成;ATP及其受体与疼痛的产生、传导和调制密切相关,近年研究发现,P2X7受体不仅参与疼痛信息处理也介入吗啡耐受机制;D-丝氨酸(D-ser)介入包括镇痛耐受的多种神经病理过程。本研究重点观察多次EA或吗啡暴露后大鼠PAG中P2X7受体蛋白表达和D-ser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功能活化在镇痛耐受形成和维持机制中的作用,同时研究PAG中P2X7受体与μ阿片受体在镇痛耐受机制中是否存在相互作用。本研究通过多次外周穴位电针刺激或吗啡皮下注射后建立电针耐受或吗啡耐受大鼠模型。Von Frey测痛仪检测镇痛耐受大鼠机械痛阈变化百分数的变化情况;免疫组化或免疫印迹法检测PAG中P2X7受体和丝氨酸消旋酶(SR)蛋白表达变化;通过ELISA技术检测大鼠镇痛耐受前后PAG中D-ser水平变化情况;对镇痛耐受大鼠PAG中微量注射P2X7受体激动剂Bz-ATP、特异性拮抗剂A-740003和D-型氨基酸氧化酶(DAAO)后,观察对大鼠机械痛阈变化百分数的影响;膜片钳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Bz-ATP对PAG神经元Iopioid内向电流和胞内Ca2+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提示镇痛耐受大鼠机械痛阈变化百分数逐渐下降伴PAG中P2X7受体和SR蛋白表达上调,D-ser水平升高;大鼠PAG给予A-740003微量注射后,SR蛋白表达下调,D-ser水平下降,大鼠镇痛耐受症状缓解;对培养PAG神经元研究提示P2X7受体活化可以促进D-ser释放和减少μ阿片受体对电压依赖性Ca2+通道的抑制作用,胞内Ca2+水平升高。 PAG中P2X7受体活化后通过促进SR表达和功能,D-ser合成和释放增加,NMDA受体功能活化以及与阿片μ受体相互作用,最终导致大鼠镇痛耐受的形成。本研究为深入了解镇痛耐受机制以及开发“仅镇痛,少耐受”的药物提供参考。本研究发表论文8篇,其中SCI收录1篇,另有一篇SCI在修回中,中文北大核心期刊发表5篇,科技核心期刊2篇,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