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中国淫羊藿属药用植物实验分类学研究
  • 项目名称:中国淫羊藿属药用植物实验分类学研究
  •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81160506
  • 申请代码:H280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何顺志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贵阳中医学院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淫羊藿属(Epimedium L.)是分类鉴定学中研究难度较大的属,近十年来,先后对淫羊藿属的形态、孢粉、分子系统、化学等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其结果不令人满意,许多问题仍未解决,因此采用实验分类学的原理和方法,是目前解决淫羊藿属分类鉴定的有效途径。本研究是把不同生境中的淫羊藿引种到环境条件相似的实验园进行栽培对照实验研究、杂交生殖隔离实验研究、孢粉学研究、DNA条形码研究和特征性成分指纹图谱研究,确定其遗传变异和表现型变异及生殖隔离情况,解决中国淫羊藿属物种(特别是存疑种和争议种)的划分标准,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淫羊藿属药用植物资源提供科学的物种鉴定依据。

结论摘要:

淫羊藿属Epimedium L.是分类鉴定研究难度较大的属,虽然近十多年来对淫羊藿的形态、孢粉、分子系统、化学等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其结果不令人满意,许多问题仍未解决,严重影响到淫羊藿属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本项目采用实验分类学的原理和方法,开展了中国淫羊藿属药用植物实验分类学研究,把淫羊藿属不同生境中的植物引种到环境条件相似的实验园里进行栽培对照实验、杂交生殖隔离、孢粉学、DNA条形码和特征性成分指纹图谱研究。提出中国淫羊藿属物种的划分标准,即根据花部形态特征及演化规律为原则,花瓣演化趋势的连续过程包括五种类型平坦→浅兜状→囊状→短距→长距,将分布于中国的Epimedium类群划为5组48种,建立了中国Epimedium新分类系统。应用扫描电镜对中国产淫羊藿属药用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系统研究,其花粉外壁纹饰主要分为分为三个基本类型(条网状纹饰、条纹状纹饰、网状纹饰)。首次对中国淫羊藿属药用植物引种栽培后性状变异就行了系统研究,建议将E. stollulatum归并为E. Pubescen,将E. sutchuenense并入E. acuminatum。筛选出适合淫羊藿属药用植物种内和种间鉴定的ITS2+matK+psbA-trnH的DNA组合序列,鉴定成功率达到9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以花部特征来划分其属下类群得到了孢粉学、化学指纹图谱、分子系统学等证据的支持。 此外,建立了一测多评法测定淫羊藿药材中4种黄酮类成分的多指标质控方法,以淫羊藿苷为参照,各成分峰位定位的相对保留时间和计算含量的相对校正因子,即应在规定值的±5%范围之内,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的相对保留时间/相对校正因子规定值分别为0.68/1.352、0.78/1.384、0.90/1.340。对淫羊藿属植物的细胞分类学研究,首次报道水城淫羊藿、腺毛淫羊藿的核型分析。利用数码显微摄影技术发现中国淫羊藿属大花类群非腺毛形态主要有两种类型Ⅰ类(顶端细胞与相邻细胞间形成夹角,为伏毛);Ⅱ类(顶端细胞与相邻细胞间无夹角,为柔毛或直毛)。 项目发表论文7篇,出版专著1部;培养研究生2名。 以上研究成果,为中国淫羊藿属植物种类的准确鉴定、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相关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3
  • 0
  • 0
  • 0
  • 1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9 会议论文 2 专利 1
何顺志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