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野生和人工饲养胭脂鱼仔、稚、幼鱼的耳石微结构特征,并探讨其生态学机理;研究营养、水温、光照等对耳石生长轮沉积规律的影响,采用化学或压力法标记耳石,建立大规模标记胭脂鱼早期鱼苗的方法。将为我国鱼类耳石研究积累资料,为胭脂鱼早期生活史阶段的种群生态学特征研究、天然资源量调查及人工放流增殖效果评价等提供科学原理和方法。
自1971年耳石日轮被首次报道以来,耳石微结构检测与分析已经成为鱼类早期生活史阶段种群生态学特征研究的有力途径。胭脂鱼为中国特有种,对研究动物地理学有重要意义,也是重要的经济和观赏鱼类。其野生种群由于人类的影响已急剧下降。本项目检测了人工饲养胭脂鱼仔、稚鱼耳石微结构,探讨了生长轮形成的生态学机理,探索了大规模标记方法,并对耳石元素指纹进行了初步分析,其结果将推动对该鱼类早期生活史阶段的生态学特征的研究,为其野生资源调查与保护,以及渔业资源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果为耳石生长和鱼体生长线性相关。生长轮具日沉积规律。食物和温度是影响生长轮沉积的主要环境因素,光照周期和投饵频率的影响很小。变温条件下饲养仔鱼的耳石生长轮非常清晰;恒温条件下饲养仔鱼的生长轮模糊或无法识别。饥饿早期生长轮每日沉积,后期沉积率低于1;温度波动周期影响生长轮沉积率。生长轮宽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加;在内源营养和外源营养的前几天,生长轮宽度随个体发育呈下降趋势。饥饿减弱了鱼体生长和耳石生长间的关系。饥饿后期生长轮宽度和摄食组存在差异。热标记法和茜素络合物溶液浸泡标记法适合用于胭脂鱼苗的大规模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