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长江入海沉积物沉积和迁移过程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行为
  • 项目名称:长江入海沉积物沉积和迁移过程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行为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41103046
  • 申请代码:D0309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林田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长江径流携带巨量的泥沙入海,沉积物的运移和沉积过程不仅决定东海内陆架沉积物的分布和组成特征,也是影响长江入海POPs在沉积物中归趋的重要因素。本项目以长江河口-近海海域为研究靶区,针对长江入海沉积物沉积-再悬浮-长距离迁移-再沉积过程,以粒度变化为主要线索,阐明水-沉积物界面悬浮颗粒物和表层沉积物中POPs含量和组成变化的影响因素,揭示长江河口-近海环境中影响POPs在沉积物中归趋的环境行为和内在机制。该研究可加深对我国近海环境中POPs行为的认识,对其他大河河口-近海环境POPs的行为也具有借鉴意义。

结论摘要: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东海科学考察实验研究”2012年秋季开放共享航次(“科学三号”科考船)和合作单位的共享,共收集长江口-东海近岸表层沉积物超过100个,此外还有柱状沉积物和表层海水样品若干。这些样品是本项目顺利开展的保证。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测定东海内陆架沉积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OCPs,PBDEs和PAHs)含量,阐明沉积物中污染物空间分布和组成变化规律,揭示长江河口-近海环境中影响污染物在沉积物中归趋的环境因素和关键机制。研究成果1,研究发现闽浙沿岸的电子垃圾拆卸点是沉积物中多溴联苯醚的主要来源,初步估算该区域沉积物中每年的沉积通量为每年7.5吨。由于受到浙江沿岸污染点源的显著影响,多溴联苯醚在闽浙沿岸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不用于以长江输入为主要来源的持久性污染物(如OCPs,PAHs)。研究成果已发表在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64<2012>: 1549-1555,第一作者)和Environmental Pollution(171<2012>155-161,通讯作者)。研究成果2,研究发现闽浙近岸泥质区,长江输入为主要来源的持久性污染物,其物质“汇”的作用过程受长江径流和沿岸流的叠加控制,导致不同物质的空间分布形态之间出现显著差异。随着沉积物从河口向南迁移,实际测得的高环数多环芳烃和低环数多环芳烃的通量差值49吨,高于理论结果22吨,这与大河河口沉积物沉积和二次悬浮过程有直接的关系。基于相对通量空间分布结果,可以在沉积物迁移过程和污染物通量变异之间建立了一种合理的定量表达关系。这一研究成果于2013年在地学顶级SCI期刊Global Biochemcial Cycles(27<2013>, 1-11,第一作者)发表,随即被地学顶级期刊Nature Geoscience 2013年第1期(2013,6, pp18)选为研究亮点予以报道。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9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 会议论文 5 著作 7
林田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