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脑胶质瘤浸润边界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对手术切除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 项目名称:脑胶质瘤浸润边界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对手术切除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0973078
  • 申请代码:H1618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赵世光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预后很差。手术切除范围是决定患者预后和个体化治疗的关键因素。但由于受术者主观因素、肿瘤侵袭性等制约,胶质瘤常规手术切除率仅达36%。针对这一问题,很多研究集中在提高脑胶质瘤切除率方面。近年来,新技术不断涌现,有学者报道荧光引导手术系统可将胶质瘤手术切除率提高到65%。随着研究不断深入,证实手术浸润边界仍残留包括肿瘤干细胞在内的侵袭能力很强的肿瘤细胞;当前的手术方法很难识别,因而手术全切困难,成为胶质瘤复发的根源。然而,此浸润边界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与荧光手术切除率之间的关系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即针对手术浸润边界残存侵袭能力较强的肿瘤细胞进行生物学行为、细胞生物学等研究,探讨上述因素对肿瘤细胞荧光强度、肿瘤切除率的影响,并通过荧光增敏的方法进一步加强对胶质瘤浸润边界肿瘤细胞的识别,提高脑胶质瘤手术的切除率;并判断其在胶质瘤手术病人预后及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

结论摘要: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其治疗困难,预后差,患者生存时间短。以前的研究表明手术切除范围影响患者预后。但因该肿瘤是局部侵袭性脑肿瘤,术中很难判定肿瘤的实际边界,并且肿瘤的复发多在肿瘤腔壁2-3cm范围。荧光引导手术系统可以提高肿瘤的切除程度和改善预后。但肿瘤的侵袭区域荧光强度不足,限制了改技术的应用。本研究即针对手术浸润边界区域的肿瘤细胞进行生物学行为、细胞生物学等研究,探讨上述因素对肿瘤细胞荧光强度的影响。本研究中,CD44-HCM、MMP-9 和 tenascin 在荧光组织与无荧光组织中的表达有差异,与无荧光的组织相比,荧光组中CD44-HCM、MMP-9 和 tenascin 表达的阳性率明显增加,特别是首次发现ABCB6与FECH与胶质瘤的荧光强度明显相关,同时,我们还在体内与体外首次研究发现Harmine hydrochloride、miR-143 和microRNA-153显著抑制胶质瘤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及促进分化。此外,我们的研究还首次发现热休克蛋白抑制剂及MiR-106a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以上的研究成果发表SCI 7篇,核心期刊1篇。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0
  • 3
  • 0
  • 2
  • 3
相关项目
赵世光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