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乌拉尔统与美国的瓜德鲁普统之间的界线由于采用不同地区的地层标准一直以来困扰着国际古生物学者与地层学者。其中尤为关键的是空谷阶作为二叠纪最有争议的一个阶,其上界为膏盐沉积,缺乏瓜德鲁普统底部的牙形类化石带,生物地层序列缺少充分的论证使得其很难用于国际对比。近年来我国甘肃,浙江,西藏及新疆西北部菊石的研究表明,在以上区有望建立连续的空谷阶到罗德阶的化石带,从而为解决全球的对比提供依据。本课题将对甘肃北山地区,浙江建德县西铜关及东坞里相关地层开展详细的菊石生物地层研究,建立菊石与牙形石化石带的对比关系,为乌拉尔统与瓜德鲁普统界线在中国的确立提供对比依据。
ammonoid;Kungurian;Roadian;morphospace;Norian
本课题开始设计时主要对甘肃北山地区,浙江建德县西铜关及东坞里相关地层开展详细的菊石生物地层研究,建立菊石与牙形石化石带的对比关系,为乌拉尔统与瓜德鲁普统界线在中国的确立提供对比依据。但在对相关地层的野外工作中,我们并未采集到合适的菊石标本。因此,我们将研究重点放到这一时期菊石壳的形态演化上。(1)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中国空谷期菊石的形态空间识别出三个类型,罗德期发现两个类型;空谷期到罗德期菊石壳的形态演化历史是连续的,中间并没有受到外界大的影响,空谷期中出现的第三种类型代表的是地方性属种。罗德期菊石总体上在保持空谷期的特征之上演化出了更加外卷的类型,这个趋势不仅体现在空谷期及罗德期常见的棱菊石目中,在罗德期新出现的齿菊石目同样也有反映。另外,壳的厚度上罗德期也有一个明显的增强。尽管空谷期-罗德期这一时间段,我国存在较多地方性属种(以其特殊的壳饰与缝合线为特征),在国际对比中难以应用,但是从壳的形态发育特征来说,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其它地区都反映出,在茅口期出现了新的类型占据了D=0.3—0.6这一代表较外卷壳的区域,壳的膨胀速率都有所减小,这一特征在国际对比中具有潜在的意义。(2)在安徽巢湖野外中发现大量瘤腹菊石Nodogastrioceras,结合剖面上发现的牙形石,我们确定其时代为罗德期,进而我们重建了副腹菊石科Paragastrioceratidae的系统演化谱系。(3)我们在西藏发现了一块属于Tragorhacoceras 属的标本。它比已知种的缝合线在鞍顶具有更多数目的小叶。我们将其命名为新种Tragorhacoceras xiugugabuense sp. nov,代表了休古嘎布首次的晚三叠菊石记录,并且确定了新发现地层的时代为诺利期。该标本发现于西藏西部仲巴县西南休古嘎布村。化石保存于剖面红色硅质岩当中。(4)在云南泸西发现晚三叠世可国际对比的粗面菊石Trachyceras,为南盘江海的演化史研究提供了依据。